沃伦·巴菲特:日益沉重的贸易赤字(中)/原载于《财富》杂志2003.10.26 /而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是勤俭村的居民,会选择直接持有浪费村的土地所有权,而非其政府发行的债券,因为一般政府对于外国人持有债券,通常比较不会负道义上的责任,俗话说的好,与其强抢还不如用暗偷,那么这岛所打的算盘又与美国何干? 简单地说,从二次世界大战至1970年代初期为止,我们基本上系处于类似勤俭村的勤勉状态,销到国外的东西比买进来多得多,同时还将结余投资到海外,这使得我们的净投资额,也就是持有的海外资产扣除外国人持有我们国内资产后的净额,持续增加,从1950年的370亿美元一路成长到1970年的680亿美元,总的来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国的净财富,除了美国境内所有的财富外,还加上一部份财富系位于世界上其他地方。
此外,总的来说,由于美国持有其它国家部份所有权,除了原本的贸易结余外,我们还可享有额外的投资收益,这又是可投资资金的另一个来源,这种景况就好像是一个有薪阶级,一方面可以把薪水存下来投资,一方面又可以将投资所收到的股利再进行转投资。
只是好景不常,1970年代后期,整个局势开始逆转,生产与消费开始出现差距,一开始短差约占国民生产毛额1%左右,当时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因为那时还有净的投资收益做为弥补,事实上,拜投资复利的魔力所赐,我们的净资产甚至在1980年代创下3,6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不过从那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而过去五年下滑的速度尤其惊人,现在我国每年贸易赤字占国民生产毛额已超过4%,更惨的是,外国人拥有我国的资产已比我们拥有其他国家的资产多出惊人的2.5兆美元,其中除了部份资金投资在美国债券(包含政府公债以及私人公司债)之外,其它则遍布在不动产及股票证券之上。
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就好像是一个拥有大笔田产的富家子弟,为了消化每年多出来4%的贸易赤字,我们逼不得已靠变卖祖产渡日,同时不断将拥有的财产拿去抵押。
至于2.5兆美元到底是多少? ? 目前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约12兆美元,全国不动产的总值也约当12兆美元,至于美国举国的总资产,按照我个人估计总共约值50兆美元,这些数字在在显示我们绝对不能再低估资产流向海外的严重性,毕竟5%的总财产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若贸易赤字的问题迟迟不改善,外国人拥有我国资产每年将以5,000亿美元的速度继续成长,也就是说外国人拥有我国的净资产,每年将自动递增一个百分点,且随着金额的累积,每年流到海外的投资收益也会跟着增加,这又将使得我们每年必须负担的股利以及利息支出更形沉重,这跟过去身为净收入的景况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如今我们已深陷复利的深渊当中,在告别过去的欢愉之后,迎接我们的却是无止尽的痛苦。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绝对无法长期背负不断成长的贸易赤字,因为总有一天,这些消费过度的国家会面临本国货币在汇率上的调整,而这又会促使其债权国不再接受这位大债主所开出一张又一张的欠据,这本来就是目前国际上习以为常的现象,看看近几十年来,多少挥霍无度的国家在面临信用额度紧缩后,所得到的悲惨下场即可知。
当然美国在某些方面,享有特殊待遇,事实上,也因为过去我们拥有堪称模范的财务记录,再加上我们实在是太有钱了,使得我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会怀疑我们还钱的能力以及意愿,因为我们有堆积如山的宝贵的资产可以用来交换消费品,换言之,我们国家拥有一张超级信用卡,可以让我们大刷特刷,只可惜这张信用卡额度并非完全没有上限。
我认为现在是马上停止这类疯狂消费行为的时候,而且我个人也准备了一套计画,这套解决方案看起来或许有点取巧,事实上它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关税,但这种关税仍将保留自由经济市场的本质,既不保护特定产业,也不对特定国家实施惩罚,同时也不会引发贸易战争,这套计画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出口,同时还可能增进全球的贸易,更重要的是它将能够自动平衡我们的贸易赤字,避免美元币值下滑,而我认为这也是能够解决这项问题的唯一办法。
想要弥补贸易赤字,我们可以发行一种名叫‘进口凭证’,简称‘IC’的东西,给所有外销货物到海外的美国本地出口商,其数量按照其出口金额计算,而这些出口商可以将这张凭证再转卖给想要出口货物到美国的国外贸易商或是想要进口货物到美国的本地进口商,举例来说,假设有厂商想要进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到美国,则他必须先找到有人出口等值货物到海外所获得的‘进口凭证’,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我们终将得到最后的结果-贸易赤字平衡。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