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知道为什么现代大学教育的各个学科几乎没有一门源自于中国吗?恰恰就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封建贵族,没有人赞助独立学术研究。中国人读书只为了做官,不但以做官为目的,也以做官为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不但贵族有闲心写作和做科学研究,还有财力和趣味来资助作家和思想家;因为读书人没办法靠读书做官,要么从事商业活动养活自己,要么就依附贵族从事贵族赞助的文化活动——这是欧洲文化后来居上的秘密。这种情况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找不到案例。
日本也有封建贵族制度,但是日本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大学的各个学科呢?这是因为日本是孤悬于海外的文明孤岛,不管是跟中国大陆,还是跟欧洲文明接触都太艰难,这间接造成了日本古代社会的封闭特性。但是欧洲不一样,中世纪欧洲拥有的条件比起中国和日本来说要差劲太多,但是战乱促成了欧洲各地互相频繁交流,基本上不存在孤立的欧洲文明。欧洲最迟从罗马时代起就开始打破了隔离。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促成了欧洲人视野的开放性,尤其是欧洲各国贵族之间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竞争(姑且可以称之为“品味竞赛”),这使得欧洲大贵族竞相以笼络人才、赞助文艺为趣味,这给思想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虽然说也跟其他国家保持交流,但是由于国力和文明程度差距不成比例,导致中国古代有种唯我独尊的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但把自己想象成世界的文明中心,还把自己的皇权想象成一切权力的中心,即使被其他民族征服,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慢仍然没有收敛的意思,反而要从文化上反过来征服征服者。这就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国古代虽然频频与其他民族沟通,但是中国文明本质上仍然是封闭和排他的,中国人要追求的不是接受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平等互通有无,而是霸凌其他文明、居高临下地要求其他文明无条件尊奉自己、接受自己。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封闭的心态。
相比于闭关锁国来说,心态上的封闭才是致命的。同样闭关锁国的日本,心态却没有中国人那种盲目自大、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主义,反而显得自由而开明,更容易放下架子去接受其他文明,甚至走到全盘接受的地步。这表明日本人集体表现出一种骨子里特有的谦卑,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自信。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