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印度洋野心,最初是跟所谓“马六甲困境”有关,这个是胡锦涛提出来的。中国为了克服“马六甲困境”进行了长远的战略布局:一方面推出“一带一路”政策笼络和加强影响海陆丝绸之路沿岸国家,一方面企图打通通往印度洋海域的战略通道(中巴陆上走廊、中缅陆上走廊以及一度试图在泰国南部开辟一条类似巴拿马运河的运河来链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印度一直没有加入“带路计划”,因为印度将中国的战略野心视为是对印度的战略围困。客观上说,中国的印度洋野心首先是为了保障能源补给线安全,但是顺带打压印度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几代领导人在进行战略部署的时候都是以台湾战争为沙盘推演:在台海爆发战争,中国海陆补给线遭到全面封锁,并且遭受国际严厉制裁的情况下,中国如何突破封锁,保障生命线安全?
中国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一直远到东非吉布提沿途都做了战略布局,或者在当地收买港口、或者在当地深耕亲华势力、或者干脆建立军事据点。这些努力都是奔着同一个战略目的去的:海上生命补给线安全。
如果俄罗斯衰落,对中国来说会是一个大好时机,中国会趁机把手伸进中亚,一边开辟中亚陆上补给线,一边通过跟俄罗斯合作,获取额外能源补给。但是中国似乎没有把重点放在中俄能源生命线上,因为北京实际上对莫斯科缺乏信任,莫斯科也如此。虽然双方都希望加强能源合作,但双方都缺乏诚意,中国也不肯把宝全押在俄罗斯头上。
回到缅甸,中国对缅北没有兴趣,就算整个缅北划归中国,也不见得北京愿意接收。中国更愿意看到缅甸出现三种情况:1. 缅甸军政府得胜统一缅甸,保障中缅陆上走廊利益;2. 缅甸反军政府武装得胜统一缅甸,中国继续与缅甸加强合作;3. 缅甸长期陷入四分五裂,中国两头下注,仍然保障中缅陆上走廊安全。
三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中国都会选择两头下注,一边支持军政府,一边支持义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何一方上台或任何一方都不能上台的情况下,中国都有利可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