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跟一個蠻厲害的連續創業前輩 1:1 Heptabase call
我聽他的 Podcast 兩年了,沒想到上週跟我約了 1:1 onboard ,讓我受寵若驚
他提到會入坑的原因,是因為觀察到身邊蠻多厲害的人都開始用 Heptabase
而他問的問題,既基礎也犀利:
▌「我想知道你實際上如何用 Heptabase 建立深度理解?」
沒想到這句朗朗上口的 Heptabase Slogan,我竟然沒有認真思考過
我簡單分享 3 個我認為 Heptabase 能有效幫我建立深度理解的原因:
1. 視覺化/九宮格筆記 > 瀑布型筆記:
作為視覺化動物,我對筆記也有同樣偏好。
與其用 Notion 漂亮的Markdown 做出瀑布筆記,我發現自己更喜歡 Heptabase 卡片視覺化,讓我能一目了然筆記全貌
這跟我在 2020 認識九宮格筆記法有關,我愛上這個能讓我思維能靈活跳躍的筆記方式
2. 關聯卡片匯總(卡片庫搜尋):
我介紹了跨書籍、影片的 ideas synthesis 過程,並展示全局搜尋如何篩選相關概念
也用 mindmap 展示如何設計筆記架構。
索引筆記我雖然還沒用上手,但我也用創辦人 Alan 的 YC課程精密的索引卡片做展示
3. 事後回顧:
要能對事物建立深度理解,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能不斷「複習、微調、擴增」
而這在Heptabase 上白板特別容易
從 Day1 白板建立的那天,這張白板就是依循你的思維邏輯而建立,專屬為你服務
累積到 Day 10 時,你可能累積了100張卡片,卡片之間已經有你的邏輯關聯,慢慢對某個主題有一定的理解。
即便這時候你的學習突然中斷了,可能是有其他熱情主題,可能出國旅遊,
但當 Day 30 你再次回來時,雖然你對這個主題忘記了9成,你仍能順著當初建立白板卡片邏輯,快速回憶
→ 這就是我對 Heptabase 建立深度理解的看法
▌我可以不必牢記寫下的每個知識點,但我知道有一個專用屬於我的白板,它就像數位大腦一樣能隨時讓我讀取,
讓我在短時間內快速複習、重新理解一個主題。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