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位神州才俊在公园捅了四个美国人。说说中国的治安。中国有个特殊行业,就是舆论诈骗业,从官办的宣传部到很多民间网红,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他们的工作性质用一句概括,就是吹牛撒谎。他们制造的最大谎言之一就是中国比发达国家安全,尤其是比美国安全。在世界上,中国算不上不安全的国家,但它跟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很不安全,尤其是周边的日本、韩国和台湾相比,中国的暴力案件相当频繁。中国人喜欢嘲笑美国枪击案。中国严格禁枪,枪击在中国当然罕见,但大部分暴力伤害不需要枪支,看一下中国街头频发的伤害案就明白这个道理。中国对暴力犯罪容忍度很高,对暴力伤害案执法松懈,很多在发达国家要要开庭审判的案件,在中国根本不是事儿,连拘留都不用,根本不进入犯罪率统计。所以,看纸上的犯罪率,中国很低。但跟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
这几年,中文世界不断爆出基层社会的暴力事件,像唐山当街捅人、各地开车撞小学生等。不少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就像他们不生活在中国一样。中国各阶层之间相当隔膜,知识分子/大城市中产和他们的孩子大致是生活在社会温室中,基层社会在那个温室之外,有很浓厚的暴力色彩。因为官府宣传和不理解自由社会媒体报导的特点,国人普遍有一个观念:中国比美国安全。中国的枪击案肯定比美国少,因为严禁民间拥有枪支,但暴力事件在基层是家常便饭,只是没有枪支等火器可以当凶器而已。自由市场、路边摊子等基层群众光顾的公共场所频发各种程度的暴力事件,如果不是伤得太重或死亡,警察往往不管。在社会基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生活过的人对这种状况不会陌生。
我平生目睹的唯一一起杀人案是发生在五年级时的放学路上。当时,放学路上看打架是一种日常娱乐,那天两个青年打起来,一个把另一个打到沟里,拿半头砖往他身上拍,直到不动弹了。几天后,学校开逮捕大会,公安局的人把拍砖头的那位青年押到台上,宣布以杀人罪正式逮捕,才知道另一位青年被打死了。至于放学路上和街头斗殴几乎是隔三差五就目睹一起,只要不打出人命来或打成伤残,都是打完就回家,惊动不了派出所。
到美国后二十多年,很少目睹公共场合的暴力事件,但新闻上几乎每天都有,尤其是本地新闻,跟中国形成巨大反差:中国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在现实的个人经验中,但较少发生在新闻中;美国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在新闻中,但较少发生在现实的个人经验中。至于前几年小粉红热传中国半夜可以上街撸串,美国不敢,只说明那些人年少蒙昧和没见过世面。
美国很多酒吧和舞厅,包括脱衣舞厅,都是开到下半夜,并不是在很好的社区,美国的大学周围也有——我儿子大学期间就在校园旁边的酒吧打工,很多年轻人喜欢光顾,偶尔也有肢体暴力,但并不多见。我以前住在离休斯顿不远的社区,没有大门和院墙,经常半夜出门散步两英里,住了十来年,从来没目睹过暴力事件,只看到过一起车祸。美国有危险社区,也有基层社会暴力,警察逮捕当事人的法律门槛很低——比如,轻微家暴,甚至言语威胁家暴,就会被逮捕,被带到警局照相打指纹,进入FBI的全国犯罪数据库。
在美国,不管是看新闻还是查犯罪数据,暴力犯罪都很多。中国的媒体,包括地方媒体,不怎么报导暴力事件,因为这跟它们被官方赋予的舆论诈骗功能不相符,可能也是因为发生得太频繁,算不上新闻了。警察也对逮捕家暴和街头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伤害的嫌疑人不感兴趣——很多中国的街头吵架,在美国都可以控以disorderly conduct罪。所以,不管是看新闻,还是看数据,中国的暴力案件发生都很少。
很多国人被这种假象蒙蔽,但从他们的日常行为看,那种“被蒙蔽”经常是一种“自欺”。比如说,知识分子和中产家长不敢让孩子半夜出门,年龄小点儿的,白天出门也怕被拐卖了;他们用铁门和钢筋把居家围得跟看守所一样——这些行为表现的精神世界不像他们觉得中国安全的样子。可能是被蒙蔽和自欺相结合吧。
来美国后,近距离发生的一起暴力事件是在办公楼下。那栋楼一层有家银行,运钞车被武装抢劫,护车警卫还击,不幸殉职。当时,正在上班,听到楼下传来枪声。平常出门,都是带着Glock 19,但那天鬼使神差,没有带。那栋楼上有中东国家的领事馆,当时第一反应是怀疑发生在恐怖事件。把门锁上,召集同事到午餐室,清点人数,少了一位。那位同事每天走楼梯锻炼身体,担心她正在走楼梯,到她办公室看她正在带着耳机吃午饭。说外面有枪声,她说还以为是放烟火。歹徒逃跑后,到楼下看,一地碎玻璃,大批警察在那里,已经把犯罪现场围起来。转眼已经是近十年前的事了。
评论暴力事件,跟评论其他国内的社会现象一样,看到的大部分反应都在人之常情和人之常理的范围内。毕竟大部分人都会有些共情共理的能力,算是共同的人性吧,再加上都在中国生活过,也有不少在美国也生活过,有着大致类似的阅历。但有两种人的反应让人想到两个不太文雅的词:dumbass和smartass。Ass本意是驴,英国人先用来指蠢人,美国人也跟着这么用,大致跟中国人讲“猪”差不多。
Dumbass更加一层,就是货真价实的蠢货,大部分小粉红属于这一类。有些长大以后会变得聪明,认知有提升,那是另一回事,但大部分小粉红年龄大了,长成老紫红而已,认知固化,仍然属于这一类。Smartass本来意思据说是指“智力超群的驴”,后来也是用来指人,大致相当于“聪明的蠢货”,就是那种自己以为很聪明,为表现聪明而表现聪明,但不通人间常情常理、以为世界就是自己钻的那个牛角尖的人。我喜欢跟聪明人交往,不少是良师益友,有趣、有益、有共鸣,但遇到smartass,避之唯恐不及。
新移民中有不少觉得中国比美国安全,这可能是一种自然反应吧——人在陌生的地方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中国到美国,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因为陌生而自然产生的不安全感。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异乡对有些人来讲成了故乡,那种因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消失了;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在美国住了很多年,仍然是这个社会的陌生人,来的时候精神世界什么样,现在仍然是什么样,伴随陌生而来的那种不安全感甚至固化成了第二本能。
很多感觉和反应因人而异,比如说,到了陌生的地方,有人会因好奇而兴奋,而有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连出门旅行都哪样。所以,新移民中有人觉得中国比美国安全,并不奇怪。但这种感觉也往往是一种自欺——人们一般不会放弃在母国的安全、亲情和事业,移民到一个更不安全的地方,尤其是拖家带口移民到一个人身安全不太有保障的地方。人需要从这种不知不觉的自欺中走出来,诚实地面对自己。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生活,人要有正常的判断力。也可以说,正常的判断力是成年人对自己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