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这很不正常。鲁迅那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恶意揣测的点评貌似又要发威了。
至少从2011年就开始的丑态、到现在整整13年过去了。
而且你会发现,这已经远不仅限于食用油VS工业油范畴,格局可以彻底打开:连工业碱都行,根本就是琳琅满目的工业品VS食品规模的严重污染渎职问题,其普遍程度、渗透深度、对于日常每一天每一餐的影响程度,绝乎想象。
整整13年。13年至今,隔三差五年就有爆料,最近一次是2023年。
可是想过没有?这次爆料本身,并没有任何更加新鲜劲爆的花样。并没有在油罐车里发现了人体碎块or山村老尸,而是纯粹旧剧情旧问题、无任何新意,甚至从标题党角度而言,炸眼球程度还不如2015年湖南记者『踢爆』内幕那次。
So why?凭什么这次流量会彻底被带起来?那么多年来我极少参与阴谋论,无论什么话题,但这次明显觉得异常。两天前,我在微博不过写了一条有关如此油品混载可能引发哪些健康危害的内容,而且是手机上即兴零碎写就(后来在公众号里才作严谨整理),流量就被推到爆表(图3是我刚刚的截屏)。
我写微博13年整。这样的流量我敢说是异常的,尤其是现在。原因是我不靠微博谋生、我不在乎流量,尤其出于对自己情绪与时间管理原则,我在微博上多年前开始就极少互动,也很少看被转发和被评论。所谓互动是指各种转发别人帖子,互相扩增流量混圈子搞联谊。这其实会很抑制流量,所以我的帖子一般流量并不大,以此维持舒适区间。也正因为如此,我对流量变化幅度很敏感。
这次,我觉得至少在新浪微博层面,对此事有着强力推动、甚至显得有点亢进。如若不然,我是真不信这个话题能热门瞩目到这个地步的,如今这类大平台拿捏活人的火候,汉尼拔都可以下岗:要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想要什么热三分钟内爆,想要你凉?新加坡都变西伯利亚。胡友平事件前后话题对比过于经典。
至于新浪微博为什么突然这样,平台有什么动机、或者得到了何种指令,我就不知道了、也没兴趣知道。但唯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这样一个13年间此起彼伏的陈旧话题,何以偏偏在这次成功引发了核爆。千万不要告诉我这13年里只有今年公众才如梦初醒,终于开始关心在乎起每天吃的油了。
如此级别的流量推动非常罕见。我记忆里的上一次是傅晓田。傅晓田的时候我明白话题敏感,因此只为造梗搞笑发了一条,在我的经验里这样的帖子会被很快屏蔽或删帖,有时甚至发出瞬间就会限流到无人可见。但那次不得了,流量竟然铺天盖地的上来。
这种感觉,只有一直在写内容的人才能体会。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