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智华是一位独立学者,涪陵人,中学历史教师,已退休。这部《四川省涪陵专区农村共产主义运动纪实》,是他先后花费了30年时间,访问了原四川省两个专区近20个县,访问了上自中共地委书记,下至人民公社生产队长及普通社员在内的100多位当事人与见证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与资料,着力写就的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性专题史书。
如今,人们一提起大饥荒,通常都会说三年大饥荒,即1959年、1960年、1961年。不过颜智华告诉我们,包括涪陵专区在内的四川省,大饥荒实际上持续了4年半之久。
四川的大饥荒为何比其他省份更长?责任就在当时的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后被升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的李井泉,当1961年中央都在“纠左”了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反右”。
作者指出,从1959年开始发生并延续至1963年上半年的历时4年半的特大饥荒并非偶然与孤立。之前的9年(1950-1958年)农村里也是饥荒连连,糠菜半年粮是相对富裕农家的常态,因饥饿死人也非个别。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条:就是高额的农业实物税收,粮食统购统销与农业合作化。作者写到,1963年夏收后,特大饥荒算是告一段落,在1965年-1966年,农民整体上口粮相对宽裕,但是毛泽东主导新一轮的阶级斗争即四清运动接踵而至,这场运动是报复性的,就是针对刘少奇的右倾和农民为了自救而自发“包产到户”。再接下来,是实施三线建设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从1967年起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直持续到1978年上半年。
可以说,在毛时代的中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吃不饱饭是常态。
---胡平:推荐颜智华先生的《四川省涪陵专区农村共产主义运动纪实》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