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他們住在寄宿學校,四個人住在一個房間。他們訓練十二個小時。他們除了跳水之外一無所知”
ㅤ
德國跳水國手蒂莫·巴特爾(Timo Barthel)的訪談已經成了下一個巴黎奧運的爆點,他提及神州跳水選手國有化的非人道待遇,他們與家人多年不能見面、不能跟朋友吃冰淇淋、而女友更不用講,他們的精力得為國家保存,與許多有自由生活的選手不同,體育就是他們的全部。
ㅤ
”他們當然很優秀”
“但問題是,你想要那樣嗎?你想要那種生活來獲得金牌嗎?”
ㅤ
這並不是只有跳水選手是如此,事實上前幾天神州選手蘇煒德因失誤後遭到隊友還有教練冷血對待就已經成了世界焦點,許多自由國家難以理解何以表揚人性光輝的奧運上竟有如此冷酷場面,這是因為雙方對國手的觀點有根本上的不同。
ㅤ
與西方不同,許多神州選手往往在短暫光榮時刻後便被迅速遺忘,甚至生活沒有保障,而這並不是新聞,其中一個知名例子體操國手張尚武正是如此,曾為國奪下兩面金牌的他後來淪落街頭還因行竊入獄。
ㅤ
至於這些國手從何而來,2021年紐約時報報導就曾指出,有別於西方選手是透過獎學金一路升學且也注重競技以外的全人發展還有後續規劃,效法蘇聯的神州體制從數萬名兒童裡揀選選手進行集體訓練,報導中提到,中國機械式培育運動員的唯一目的就是奪金,至於銀牌和銅牌都毫無價值,他們甚至以此考量而刻意針對西方較少資源投入的運動項目。
ㅤ
在這種萬中選一沒有後路的嚴酷鬥爭下,也讓該國許多運動員都曾爆出藥物問題甚至心理問題,教育訓練的單一,社會目光的勢利,以及“沒有國就沒有你”的社會價值觀,都讓這些國手在不被國家需要後可能從天堂到地獄,因為神州並沒有如西方那樣完善且有力的民間組織,在協助相關項目且有一定的獨立營運性。
ㅤ
當西方國手比完比賽回歸日常生活,挫折會成為他們進攻其他領域的養分,而神州選手若失敗,則可能直接進垃圾場,如同他們的老師蘇聯以及好友北韓一般。
ㅤ
奧林匹克的精神本意發揚人性光輝面以及推廣全人教育,透過競爭讓各國友好交流,並透過選手們的競技體現人類的潛能,使各國還有各國國民們“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但如神州這樣非人道式“生產國手”的過程,則幾乎是背道而馳,而這件事比勝負還有哪國有多少金牌更加重要。
ㅤ
#早安
#人類
#運動
#文化
#反思
#巴黎
#奧運
#跳水
#畸形產物
#神州式國手
#Lizard讀報
https://t.co/YlIxPnC2gO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