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家有个陌生号码,一直在给我打电话。
我没接。
过了半个小时,我爸突然给我打来语音。
他愤怒地问我:
警察在找你,你又在网上说什么了?
1、
我曾有过被喝茶的经历,当时正好是在家里。
他们当着我爸的面,把我带走。
幸好问题不大,我坦白从宽,顺利回家。
但依然给了我爸留下了极其强烈的心理阴影。
不过我国内的社交网络,炸号的炸号,注销的注销。
仅存的知乎豆瓣,也只是默默潜水,再无发言。
但转念一想,有可能是推特。
我紧张起来。
开始检查自己的推文,深刻反思是哪句话犯了忌讳。
我边看边嘟囔:
我都出国了,出国后也不能说几句心里话吗?
我爸直接回怼:
谁告诉你出国就能乱说话了?
行吧。
还说什么了,我问他。
我爸说,你是不是在网上关注了一个叫李颖的人。
我曾经关注过两个叫李颖的人。
一个被称为「颖师」。
就那个说「跑路要有逃难的心态,把自己当成难民,然后才能成功」的人。
后来人家不玩推特了,去了长毛像。
另一个……
我突然明白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什么了。
2、
我问为什么不能关注那个人。
我爸说他也不知道,人家也没说。
总之,就是不能关注。
我爸不关心李颖是谁,也不想知道窗外发生了什么。
好也罢,坏也罢。
不让关注就不关注,不让关心就不关心。
做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早已被训练出了这种自发的觉悟。
行。
我很配合地取关了李老师。
还顺带删除了一些我自己觉得「不合时宜」的推文。
你跟他们说吧,我已经取消关注了。
往后我不看不听不想。
入脑入心入魂。
然后又是一阵巨大的沉默。
突然,我爸说,我知道你下定决心了。
从你说你们要出国的那一刻,我就懂你的意思。
我已经管不了你了,但也帮不了你。
你能在外面闯出什么名堂,是你自己的事。
我跟你妈能身体还行,能照顾好自己,你也没有负担。
我只要求你一点——
别再给我惹事了。
3、
有一年春节,我回老家探亲。
某个亲戚问我,你妈说你今年大学就毕业了,打算找什么工作。
我挺纳闷的。
因为那时我已经在北京,上了好几年的班了。
我问我妈,她说是我爸的意思。
我懂我爸的意思。
他不想让人知道他儿子连大学都没读完。
应该是觉得挺丢人的吧。
其实,我跟我爸对抗了许多年。
退学、北漂、出国……都是这些对抗的产物。
他越想安排我的生活,我就越不想按照他的轨迹走。
他越想证明我是错的,我就越想证明我是对的。
我就想告诉他: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也可以成为一个比许多人都要厉害的人。
我也知道自己挺幼稚的。
因为真正离开家,走上自己选择的路后。
我才明白,他的担忧和不安,也都是出于爱。
4、
昨天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插曲。
从开始写推特的那一天,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也知道这种枷锁一直都在。
毕竟老大哥一直都在看着你。
我每天都在「自己的表达欲」和「自我审查」中纠结。
我没什么太大的抱负,写推特只是因为想有个说话的地方。
因为那曾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也不打算再在国内出书了。
因为一旦习惯了「相对痛快的表达」,就很难再适应那种过去那种环境了。
而对那里发生的新闻,我偶尔参与讨论几句,纯粹是因为不吐不快。
但我确实不想因此给自己和家人惹上什么麻烦。
现在的我,只想渐渐放下过去,努力切割。
毕竟那些糟心的人和事,也不值得我耗费精力和情感。
我只是希望能在这条狭窄的路上,找到一丝自我表达的空间。
这种宁把的感觉,经常让我沮丧,但也让我清醒。
反正生活就是这样。
大家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寻找自己的位置。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