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突然被禁言。他有2500萬粉絲,是中國影響力屈指可數的意見領袖。胡錫進經常站在中國官方立場,強烈批評西方國家和媒體。有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語焉不詳,外媒會引用「環球時報」或者胡錫進的言論,來解讀中國官方態度。胡錫進被禁言,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的楊修。
據香港媒體「星島日報」報導,胡錫進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個人不想說什麼,您看網上的東西就行了,請理解。」這一反應,被認為是間接承認了他被禁言的事實。
關於原因,台灣中央社說,可能是因為胡錫進在發表解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時認為,因為「決定」裡沒有「以公有制為主體」這句話,所以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平等,變化是歷史性的。
揣摩上意撰寫文章,是胡錫進一貫的行為作風。如果押寶正確,中央也許不說話,也許表揚兩句,但也經常會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被中央認為是犯錯誤。「環球時報」的記者和編輯說,他們也寫檢查。胡錫進任主編時,每天午飯前,因為擔心來自中宣部的訓斥,精神也高度緊張。
看到胡錫進,我想起「三國演義」小說中的楊修。楊修是曹操的謀士,經常解讀曹操的內心意圖。讓曹操多次「雖稱美,心甚忌之」、「喜而笑,心惡之」。
有一天,曹操傳達口令「雞肋」。楊修聽到,開始收拾行裝,解讀「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丞相已經決定退兵的含義。曹操聽到之後,勃然大怒,把楊修殺掉了。因為老闆還在猶豫,他就替老闆把決定做完了。
還有一個揣摩上意存在風險的例子。中國曾經發射導彈,摧毀了一個中國的人工衛星,引起了國際擔憂。全球媒體廣泛報導此事之後,「環球時報」刊登了一篇站在中國立場上的反駁文章。結果,胡錫進受到了中央的批評,被認為中方並沒有發表此事,刊登文章是洩密行為。
胡錫進做主編時,「環球時報」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他擅長操作愛國主義題材,為「環球時報」所屬的「人民日報」獲得了大量的商業回報。被稱為是一種「商業愛國主義」。胡錫進個人是正局級,收入在「人民日報」報系名列前茅,一直是被羨慕的對象。
但是在今天的中國,胡錫進式的行為將會越來越辛苦。
過去,中共的言論限制,是把有批評意見的人禁言。之後,又讓那些立場比較中立、中國和美國各打五十大板的人消聲匿跡。現在,輪到了一直站在中共立場上的吹捧者,不讓他們「亂說話」。對言論的限制到了新的高度。
我希望胡錫進早日被解禁,畢竟他是中國體制內、能夠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的、為數不多的人。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