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按照中共的帮规,整数关口一定要纪念,北京虽然尚未透露如何纪念这个日子,也尚未宣布习近平是否发表讲话,因为习近平上任之后,一直在淡化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认为邓小平的经济繁荣导致了中共内部的全面腐败,但近年来中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无论是在国际关系还是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国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人心思变成为普遍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纪念邓小平,是观察中国政经走向的一个窗口,更是反思过去集体纠错的的一个机会。
8月22日将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8月12日中共理论刊物求是网,发表了4800字长文,题目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历史贡献」。文章来自最新一期《红旗文稿》,作者是贺钦、 袁若南。文章强调,文化大革命后科技得以发展起来,有赖于邓小平「拨乱反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文章第一段就提到,「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之后详细阐述了邓小平对科技发展的看法,形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者特别指出,20世纪 70年代末,中国科技水平不仅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当时中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直至1973至1975年,「文革」后期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主持了包括科技领域在内的全面整顿。
直至第七段,文章才提到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文章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并依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 而全文只有这一段提过习近平名字一次,跟一般官宣文章不断重覆提习近平名字及放在显眼位置,有着明显分别。
2022年1月,邓小平南巡30周年纪念日,《深圳特区报》当天发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的纪念文章,文章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过,除了《深圳特区报》,其他官方媒体并未发表纪念邓小平南巡的文章,官方也没有相应的纪念活动,而《人民日报》只转发了一篇六年前、中国《党的文献》的文章: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北京如此低调处理,当时引发各方猜测。
求是网文章又提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再次复出后,以科技和教育工作为重心,全面推动党和国家思想路线和发展纲领的「拨乱反正」。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教育政策,使我国科教事业迎来崭新春天,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在邓小平高度重视和肯定知识分子的系列政策,解开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历史心结,奏响了科学春天的序曲,为后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奠定了积极的舆论基础。
文章最后引用邓小平1992年在南巡讲话:「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包括科技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要採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洋为中用。学习外国文明成果要结合我国实际,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南华早报8月13日发表署名文章说,发行一套新邮票和在中共报刊上连载相关书籍,是中国准备纪念已故领导人邓小平诞辰120周年的两个迹象。同时,正如十年前那样,习近平将发表讲话,纪念这位已故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上周,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开始连载一本关于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的书。这本书于 2014年首次出版,描述了文革十年政治动荡的后期,当时邓小平在被降职和排挤后重新崛起。中共经常用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这段跌宕起伏,来强调他的坚韧和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
出版商也在为纪念邓小平而准备以邓小平为主题的图书。中共党史出版社日前推出了一本名为《邓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书。据悉,这本书是为了“帮助党员干部了解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在新的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
江西省的两家出版商上个月也宣布出版一本关于邓小平及其在文化大革命被流放期间的纪实书籍。而2022 年一部基于类似主题的电影制片人日前表示,他们希望重新发行该片。
南华早报的文章说,邓小平诞辰 120 周年纪念日正值北京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中国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和美中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在上个月举行的三中全会上,中共最高领导层宣布了 300 多项改革措施,以提振陷入困境的经济。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党内会议,旨在确定中期经济方向,中国官媒新华社为此精心炮制了长篇文章,歌颂习近平是一位与邓小平齐名甚至超过邓小平的伟大“改革家”。有意思的是,改革家习近平这篇长文很快就被下架了,不知道是党内出现新变化还是习近平不想把自己跟邓小平放在一起,习近平的内心深处是要超越毛泽东,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的神人。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