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说有朝一日如果离开中南海,他要对毛说三句话:
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
二是不要百年之后有人议论;
三是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注3]
这三句话确实很厉害,对毛泽东的形象与威信有着颠覆性的作用。尤其是将田家英的大秘书身份与这三句话的内涵联系起来。
田家英的“三句话”代表了那个 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少数的优秀分子对毛泽东的认识及批判的最高程度。
细致阅读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这本书,以及逄先知等的回忆,田家英对毛泽东的背后议论还远远不止这三句话,此外还有:
1、毛泽东“任性”;
2、毛泽东“常有出尔反尔之事,有时捉摸不定,高深莫测,令人无所措手足,真是很难侍候,今天跟上去了,也许明天挨批”;
3、毛泽东“喜欢让人写检讨”;
4、毛泽东时有“凭空捏造”之举:
田家英在谈到毛泽东有凭空捏造这一习惯与特点时,还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例作佐证:“反右派前,(毛泽东)为鼓励鸣放,当时批评了放手发动群众的阻力有来自党内的。有次主公同民主人士谈话中,举了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田家英不同意鸣放的例子。田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自己从未反对过鸣放’”。
5、田“反感江青及毛周围服务人员的情况”。
6、田认为毛“对经济建设太外行,去年不到前台来指挥就好了”。
7、早在1958年时,田家英还与李锐说过一副对联:
隐身免留千载笑, 成书还待十年闲。[注4]
言下之意,毛泽东早就该主动交出权力,退出政治舞台,去专门从事理论著述,总结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为好。
这副对联又比“三句话”更厉害。但是,由于李锐没有与周小舟或其它人谈起这副对联,因而也就没有暴露。
8、田曾说:“如果可以重新从头搞社会主义,我将用另一种方法来搞。”这是大约在50年代末田家英对胡绳说过的一句话。[注5]
9、田“我对主席有知遇之感,但是照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要分手。”虽然这是在1963年后田家英经常对逄先知说的一句话,笔者将此一并收集在这里。[注6]
从这些议论中可以看出田家英对毛泽东的反感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也包括对反右派运动的看法。这些看法都很尖锐,很厉害。超过庐山会议上的“俱乐部”与“秀才们”的所有言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这些议论都是田家英日积月累的真实感受。田与毛朝夕相处,对毛观察细致,体念深刻。但是他对毛泽东的崇拜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整体认识正从正面向负面的演变之中。他也将他看得越来越透,越来越扁。物不平则鸣,无处可鸣,只好与知心老朋友背后议论而已。
“无所适从,很难侍候”是出自心底的呐喊!
作为一个部下,对顶头上司有这样尖锐的看法且已经成为“成见”,那么与上司的关系怎么能处得好呢?即使是忍气吞声长期忍耐了,但终也会有一天忍耐不下去的那一天;即使是一时半时没有暴露,也终有暴露的那一天。
一旦忍耐不下去,一旦暴露,必然是惨剧。
毛泽东的文字秘书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有人说只有一个叫徐业夫的似乎是例外。其实这也是很难结论的。徐是74年病死的,仅活了58岁。徐虽然“伴君如伴虎”,却恪守了“疏不间亲”的古训。据传曾被毛誉为“诸葛一生帷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元帅都对这位小徐秘书感佩不已。叶说:“只有总理和小徐读懂了主席和江青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些人都不行。”
作为秘书,徐业夫与田家英都有一个共同的“天”,那就是毛泽东。一旦毛泽东不信任他们了,那就是“天”塌了。
但是徐业夫只有这一个“天”,而田家英的心中还有一个“天”,那就是天下老百姓。
徐业夫虽然只有一个“天”,日子也并不好过。我们就不知道徐同志的工作多么忍辱负重?不知道他遭过多少白眼?也不知道他受过江青的多少辱骂?更不知道他为什么58岁就病死了?
田家英的心中有两个“天”,而且在田的心目中,老百姓这个“天”更大更重要,为了缺衣少食,灾难深重的老百姓的利益,田家英不惜一再冒犯毛泽东这个“天”。
---1959年,庐山上的这出戏
作者: 胡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