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一圈其实最直接的是最近的一张各地财政现状的表:
1. 各地财政都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真没钱了。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很多地方已经大规模搞非税收入了。吃大户已经成风,拷打企业家,要企业家出钱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不信的可以问问,长三角地区,有多少老板以补税的名义,被迫上缴几十万到上千万。
差不多已经明抢了。
本地政府搜刮就罢了,外地的政府也来远洋捕捞了。 这种搞法,完全不可持续。
2. 这波刺激能不能见效?
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房地产。
如果房地产能撑住,房地产上下游企业能稳住。那么这一难算是挺过去了。
但是,房地产的基本面,依然不乐观。盘子太大了,规模太大了。严重库存过剩,产能过剩。把烂尾楼都救活,那么后面差不多10年都不需要盖房子了。
而且经过这一波,大家对屯房子未必有很高的热情。很多人可能趁机甩卖手里的房子。
3. 值得关注的几个数据:
1. 全国50城房价
如果6个月内,房价还不能企稳。那么这波刺激就算失败了。
2. PMI指数
PMI 指数反映了实体工业的状况。如果后面6个月PMI指数不能维持在50以上。那么这波刺激也失败了。
4. 刺激背后的隐患
1. 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口,依然没有改革。
现在这个包袱实在太大太重了。九十年代化债,背后是国家大规模甩包袱。
2. 房地产的积重难返与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
3. 信心问题。 外资的信心是不是能够恢复。高盛的说法是要抓住战术性的机会。言外之意就是长期没信心。欧洲的报道,日本的外企。本国自己的民营企业。是不是还有信心。达里奥前段时间说出了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发财致富是不是还是件值得光荣的事情??
做实业和炒股不一样,需要长期的投入和长期的信心? 吃大户,远洋捕捞的背景依然存在。
4.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
现在经济唯一亮点是外贸,而外贸其实也在风雨飘摇中,贸易摩擦不断。
所以,报以良好的祝愿,听其言,观其行。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