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就说中国是工匠偶然爆发推动的技术发展。就是一些发明,装置或者应用这一类的,都是偶然在工匠生产中产生的。比如火药(炼丹炉?)。一些瓷器和织染技术,包括日本国宝曜变天目茶碗,都是偶然性的。就是这个工匠本人,在开窑以前都不知道开出来会是什么样,他只会总结上一次成功的经验。
其实早前中国很多行业还有这样的“匠人”,因为中国在文革时期中断了教育体系。所以很多很早的工程师都是半工半读出身。后来就没有了,最少都是大专本科等具有理论知识的。其实后来中年以后再去想起这样的匠人工程师,真的只有一个感触:理论指导实践是必须的,实践无法指导实践。
高等教育需要被吐槽的地方太多了,但是,目前来说,只要是涉及工程应用的学科,本科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知识框架。暂时无更好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