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迟来的狱中书信:今天是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我是上个月6月18日从国安看守所转到北京市第二监狱接受入监教育的。刚来时不太适应,重感冒一场,这几天已好转,不过又碰上酷热。监室没有空调,我开始了自己这一辈子第一次光脖子睡觉。记得国安看守所的警官对我说:你老想下监,到时就知道,条件可没我们的好。但除了空调和监室硬件,我还是觉得监狱更适合我一些,就连入监教育期间的三大步伐操练(在夏日的高温下)也让我觉得7月烈日的可爱。在看守所,我可是整整五年没有晒过太阳。入监教育期间很严格,差一年60岁了,我得坐在小板凳上背诵规定,和年轻人为主的“罪犯们”(服刑人员)一起操练,但规定就是规定,我看到的监狱高墙上的大红字“牢记身份”……我现在的身份是服刑人员(罪犯)不过,说实话,在这里我接触的警官(司法人员)素质不低,执法很有人情味,例如按规定必须操练,哪怕在7月的大热天,但队长都找一个大阴凉之地,而且5分钟操练,马上十分钟休息,也确实考虑到我这种年龄的囚犯。这里司法警官的素质让我有些惊讶,完全不在任何警钟之下。
一个多月了,最难受的快过去了,但还有一件难受事,就是受训期不能看任何书报,也就是说,我已有一个多月没读过一个字的书报,而过去五年不见阳光的看守所里,给我带来光明的就是书。五年里我大概看了至少500本书,其中经典好书就超过300本,属于我的那些我已经委托看守所转交给你们了,大概有300本?我上封信说过,这是我留给孩子们的。在服刑期间,我会用写信的方式,谈一些对这些书的推荐和评论,如果身体不放过我,这些信与书评,也算是留给你们的“传家宝”。但由于目前还没字典,加上我是按规定用圆珠笔在床上写作,你们可以想象,字体与句法都不够严谨,但好在我记得一句话:语言是表达意思(思想)的工具,思想表达出来了,语言可以抛弃了。这算是我的借口。
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要读书?说法很多,我归纳一下,分成四个方面(我少用“层次”,因为不想分出高低)第一个方面,增加对世界的认识,丰富自己的思想与语言表达能力与多样性。这个方面,世界经典名著所起的作用特别明显。一个读过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莎士比亚、读过《飘》、《追忆似水年华》、《夜色温柔》、《傲慢与偏见》、《简爱》、《红楼梦》、《金瓶梅》、《悲惨世界》等男女与没读过的,在与人交往,生活情趣与对世界与自己的认识上肯定有天壤之别。这方面我特别有体会,因我从小就是个“文学青年”,25岁之前,除了文学作品,我几乎没读过“正经的书”,而世界名著我几乎读了近千本,当时能买到的,都匆匆读过,当然大多时候,当成故事书看了,很难体会到世界名著的思想和意义。但即便如此,这些书也在我身上发生了奇妙的作用。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从乡镇出来的小子,突然在任何学校和各种工作中,都成了最精灵的家伙,举个不太雅的例子,参加工作后,我和几个很牛的同事打赌,去大学校园约女孩子看电影,结果是比我高比我帅的同事半小时约不到一个,而我几乎对任何一位不超过15分钟,就能把她拖到我的自行车上……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使用的话几乎都是从世界名著上剽窃的,没有知性女孩会抵挡得住世界名著。现在的世界不太一样了,男人们用钱和权来吸引女孩子,但你想到没有,那些冲着你的钱和权而来的女子,随时会投进比你更有钱和权的人的怀抱。而思想则有独特性。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俗,但我想告诉你们,读书培养情趣,让你变得有趣。你们现在可以看抖音,微信,但如果我告诉你,互联网多年来几乎没有几条思想、段子、笑话,甚至“事实”和陈述方式能脱离几千年世界名著的,完全无原创,你肯定很吃惊。
当然并不是说读点小说、世界名著就是为了追求异性,说话风趣、眼界开阔,其实对社会、思想的进步也有巨大作用。可惜,现在年轻人有了从二手甚至三手获得世界原创思想的互联网,更少看这些世界名著了,而且读名著得从小开始,不连续读一千本左右的名著,很难让其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所以这事得从孩子做起。
有人可能说,读一千本世界名著只为风趣招领导和异性喜欢,我是来不及了,而且也觉得不值得,不实用。那么我说一下第二个方面,或第二个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就和个人成功息息相关了。如果你读一些实事求是的名人传记,你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会有意无意提到一本或几本书,这些书对他们的成长、成功起了巨大作用,而大多名人虽然提到一些书,却有意淡化。他们都不太想让他人知道他们的人生不受之于天命,他们也不是天才,而是受到教育、环境甚至某几本具体书的影响和指导。世界首富和科技创新巨子马斯克(Mask)多次提到他小时喜欢的一两本科幻小说与科普读物,事实上你读他的最新传记(2024年中国出版《马斯克传》),你不得不承认,世上没那几本书,很可能就没有今日的马斯克。其实很多成功人士,包括目前的大企业家绝大多数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受到过一些书的重要影响。(上)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