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四川地区粮食征购创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当时公布的粮食产量 为700亿斤,後来核实为316亿斤。当年征购量154亿斤,占实际收获量的将近一 半,比1953年至1958年平均征购率高出十八个百分点。
作为“四川粮仓”的温江专区,担负了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征购率的征购任 务。当年全区粮食实际产量,约合 贸易粮20亿斤,征购任务竟达到15亿斤,约 占产量的75%!比1958年的10亿斤高出一半。扣除後来返还的1亿斤,仍然占 当年实际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十亿斤的贸易粮征购,本来已经是维持农民生存所能达到的极限,所有超出部分,必然以农民的生命为代价。当然那时候不是这个算法,当时虚报的产量远在实际产量之上。
在人均耕地仅有两亩左右的“肥富”地区,人均征购量达到600-800斤,个别社队甚至更高。华阳一万来人的白家公社,竟征购了大米一千万斤。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抢夺。有的地方,不等稻子完全成熟就组织抢收,不等晒乾风净就往国家仓库里运,各级干部积极分子遍布田间、道路和仓库,分兵把口,组织监督,为的是不让农民把粮食拿走。
---沉默的羔羊
选自《麦苗儿青菜花黄 川西大跃进纪实》
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