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革中最富有“中共特色”的政治景观,恐怕很难令人不想到在1969年的中共九大上,主席和副主席的两位夫人——江青和叶群——都被高票当选,提拔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无论在中共党史中,还是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众所周知,国际共运的第一代领袖马克思的夫人燕妮,虽然 也是他丈夫理想的支持者,但是从来没有涉足于第一国际的领导中心。第二代领袖人物列宁和斯大林的夫人,都从没有进入过党的中枢机关,更遑论直接和丈夫一起领导全国的政治运动。比如,列宁的夫人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虽然也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但十月革命以后只是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的职位,基本上从事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再如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非但在婚后没有担任过公职,还是斯大林大清洗等政策的反对者。
在国际共运史上,文革中的夫人参政现象是毛泽东的一种创造,或许也是他被誉为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政策还对其他一些共产党国家产生过影响。例如,文革中的1971年6月,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赛斯库和他的夫人伊琳娜·齐奥赛斯库访问了中国。伊琳娜听取了江青的夫人参政的经验,还认真做了笔记。回国以后,伊琳娜完全把毛夫人作为她进一步执政的榜样,开始更积极地介入罗马尼亚的政治领导。她不仅立刻成为政治局委员,第二年还成为该党的第二号人物。这对夫妇狼狈为奸对罗马尼亚人民做尽了坏事,结果在1989年的罗马尼亚民主革命中被起义的人民群众枪毙了。
中国在文革中原创的“夫人参政”的恶果比罗马尼亚的仿造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江青和叶群为例,她们非但是毛文革的发动和展开的关键人物,实际上还成了权倾一时,炙手可热的政界和军界的“太上皇”的脚色。江青虽然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第一副组长,但谁都知道她是该组织的说一不二的核心人物。叶群虽然只是军委领导小组的一般组员,但她是林彪夫人和代表,俨然也是“太上皇”。遗憾的是:无论是在文革实践和文革过去半个世纪后的历史评判中,这一“夫人参政”政策都没有给毛文革带来成功的幸运,相反只是加重了这一民族灾难,甚至最后成为参政的夫人(们)被猜忌和抛弃的诱因。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文革的破产和人民的觉醒。
图:毛泽东、周恩来、康生、江青、关峰、戚本禹、叶群等人合影
---宋永毅:从政治夫妻到夫妻政治:文革中的夫人参政现象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