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将迎来川普的第二次任期。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人,你都得承认他将发挥巨大影响力,所以,关心局势发展的人必须学会“懂”他。
是时候抛开学院派的分析方式,尝试一下象川普一样草根的经济思路了。
什么是贸易战?
在生产力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贸易战的本质,就是各国对消费力这一战略资源的争抢!
是的,消费力,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每个国家都竭力从别国抢来,和必须精心在本国保育的战略资源。
已经有一些分析者发现了这件事,已经有分析者开始提醒大众,我们可以从消费力的角度切入,分析经济发展的脉络。
但主流学界对此的重视还不够。
人们还需要等到关税战开打之后,等到一些先出手制止本国消费力流失的国家明显因此受益之后,才会慢慢意识到消费力在这个普遍产能过剩的时代的战略价值。
墙内业界人士应该比较熟悉一个梗,“甲方爸爸”。随着供应越来越充足,随着供方在需方面前越来越缺少“以稀为贵”的优势,找客户拉单子越来越难,乙方们,正变得越来越卑微。
随着物质趋于丰富,随着存量产品增加和生产效率提升,在市场上,生产者正在变得没那么重要——或者说,相对于消费者,生产者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为什么?
因为没有消费者的“买单”,生产就没有意义,产出的货物就会成为积压的库存,成为零价值甚至负价值(考虑到储存费用)的存在。
而消费者,不可能是平空出现的。
谁是消费者?手里有钱,有消费力且有消费意愿的人。
谁会既有消费意愿又手里有钱?
谁能成为当今世界巨大产能的最终用户?
领工资的人!
而且是能随着时间推移收入不断增长因此消费力越来越强的,领工资的人。
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强劲的消费能力,是消费者们在广告商们挖空心思刺激其消费欲望,致其提前消费之后,能用稳定的收入及时还清信用卡帐单的人,和能在消费欲望被商家们不断强化后,能用不断增长的工作能力换取足够收入,为自己买单,也就是为这个不断增长的物质世界最终买单的人。
简单的说,就是越来越富、越来越敢花钱的普通打工人。
一个国家的消费力,就是从这样的人身上源源不断产生出来的。
整个世界的消费力同理。
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科技进步,随着受教育程度较低、技能较薄弱的工人被新的生产模式抛弃,这样的人,在世界范围内,在某些国家境内,正在变得稀缺。
或者说,数量不足以支持本国的经济循环。
我们知道,中共国是不可能靠内需维持其经济运转的。
但美国呢?美国能不能?欧洲能不能?
如果没有“全球化”导致的消费力流失和大量携带异质文化基因的移民涌入,欧美是能的。
这些向其国民提供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环境条件的国家,凭着允许和鼓励国民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更优质的劳动力,更高薪的打工人,更具消费力的消费者,本应能够成功托举本国的经济,维持自身经济发展速度。
但现在,不能。
当欧美列国的消费力流向中共国那样的黑洞,当经济增长发生在不容许国民“成为更好自己”的国家,当这些国家的统治者想方设法让国民只能成为更“卷”的生产者,只能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却不能增强自己对薪资的议价能力,不能成为更强大的消费者的时候,世界经济就已注定失衡。
从欧美发向中共国的订单,没能为欧美列国培养出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因为从这些订单里赚取的收益,没能通过较合理的分配体系流向大部分普通人,助他们自我投资、自我提升,成为能反哺欧美的消费者。
那些钱流进了中共国特权阶层的腰包,流向了中共国盲修乱建的楼堂馆所,流向了维稳,流向了“大撒币”。
那些钱不但没有助中共国民成为更强消费者,还成了特权阶层压制国民,阉割社会,令他们不得不一直停留在最弱消费者水准上的资本。
整个世界的消费力,因此走向枯竭。
“消费➡️再消费”的循环被粗暴地打破,因为光让我买你的东西,你却不来买我的东西,我的钱就会一去不回。
而当我没有钱,当我很难找工作,当我没有足够的薪水投资自己增强自己,我就无法继续成为那种能支撑社会经济增长的消费者,能自我增值的消费者。
繁荣社会,是由繁荣预期支撑的。
社会的繁荣预期,是由个体的繁荣预期,也就是个体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生活的可能性支撑的。
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成为更好”,是由每个具体的人真真切切的“成为更好”构成的。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却是个被太多人甚至太多专家学者忽略了的道理。
这一忽略,就到了今天。
到了能不断自我增值自我提升的消费者变得如此稀缺,靠他们产出的消费力变得如此宝贵,每个想保持经济增长甚至平稳发展的国家都需要珍惜的地步。
川普会挥起关税大棒,横扫所有还没有弄懂他在干嘛的国家。
他会试图让美国生产者成为全球唯一能从美国消费者——全球最具价值的市场——的订单里受益的群体。
他在试图修复美国经济的内循环。
我不知道他的决断是出于逻辑还是出于直觉,但只要他奔向了正确的方向,他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哪怕他是在打王八拳,他都有可能打死老师傅。
而消费者,或者说经济规律,这一次,很可能会站在他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