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的代价,和进击的BNB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和真实情况有雷同,纯属巧合~
让我们先从21年的Coinbase发生了什么说起,彼时Coinbase作为合规所,是整个市场上币溢价最高的地方,甚至比现在的Upbit更加恐怖。坊间传闻某个支付项目上线Coinbase后1B的FDV轻松卖出来300M美元,且是交易所逼他们提供流动性“被迫出货”,可见市场情绪有多好。但随着上一届SEC给Coinbase压力做合规,上币流程变得更规范且不可预测,短期内上了大量的币做补齐,市场没有了财富效应,叠加熊市的影响市场流动性变差,现在Coinbase上线一个项目带来的买盘变得很低,于是新项目上Coinbase更多是基于合规的需求。
再来看现在币安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坊间传闻去年年初就有合规工作组进驻币安,很多underwater的事情就不好做了,而自从去年年初开始币安的交易量,主流币合约费率等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但最大的上币问题一直没解决。一方面是上币溢价太高,新币随便1B起,部分能到3B+,另一方面是老鼠仓的问题,当年Coinbase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式就是疯狂上币,然后对老鼠仓零容忍,送了好几个人进去。
目前看来币安的解法是通过Alpha-合约-现货体系对新币进行分流和归类,这样的好处是让每个阶段一次博弈,削减上币老鼠仓的利润空间,等博弈出合理价格再上主站。然后密切的从社区吸取不同的意见,主动对作恶的行为进行约束,采用扣款强制回购的方式将不当利润交还给社区。这和21年Coinbase采取的措施形式上不同,但内核上差不多,目的就是解决上币引发的矛盾。
而币安和当年Coinbase不同的是Coinbase没有平台币,只需要给股东负责,没有额外的利益出口,所以导致在合规为第一前提的市场尽可能摆烂。币安将BNB和股权拆分,股权类用来交保护费/上市/抗压,BNB则是能获取BSC和新币上线的价值捕获。就算是币安的主要收入则是流向股权,但还有一部分能够留给BNB holder,给早期大户每年发利息,也让社区分享币安增长的红利。但这个飞轮不是永久有效的,上币这个故事终有尽头,只能找第二个增长点。
Wallet IDO+Alpha+BSC MEME的打法最终目的都是给BNB赋能,IDO项目通过限制大户的方式BNB打新,给用户端实实在在送钱,扩大BNB Holder的覆盖范围。另外通过扶持BSC Meme刺激BSC的活跃度,Alpha投票上币的方式一方面拉平主站上币的价格预期,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BNB能够覆盖的用户范围。
这一系列的行动都是在上币对于BNB的赋能逐渐下降的时候给BNB找到第二个增长点。之前BNB的估值模型在于IEO的收益率,所以IEO来了就涨没了就回调,可是一方面现在这个模式无法延续,另一方面市场如果一切算的太清楚则很难出现突破性的涨幅,需要给市场新的叙事,才能带来新的资金盘活这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