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没死,只是变了样:从“被反撸”到重估空投福利》
今天早上起来瞅了一眼,两个项目又要发钱了 @initia 给了小毛 @Pumpbtcxyz 能看到有资格,具体数字还没出。这波Initial 没有背刺,获得了一片叫好之声。
这两天一直想写写关于币圈特有的赛道 -- 撸空投 的一点感触。趁着还没去跑会多这两天多敲几个字,
如果你是在撸毛的散户,而且在思考还撸不撸,未来能不能撸,建议你读完。全文2200字,大概需要你7分钟。觉得有帮助烦请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你的互动是我继续深度思考和撰写长文的动力。
⸻
缘起:集体“被刺”后的幻灭感
曾经撸毛发大财是大量小散到工作室最津津乐道的致富故事,但随着近多个项目公布空投,参与者集体陷入低落情绪,原因很简单:
• 项目方不装了,大砍“撸毛”用户;
• 分配向“自己人”倾斜,甚至直接绕过早期社区;
• 市场流动性不够,分空投出去就是从字兜里掏钱培养对手盘。
像撸毛大神 @Greta0086 说的,一年下来大毛命中率已经暴跌。如果你撸的是有损耗的毛,无论是权益nft还是磨损交易,不但没赚还要亏。
讲真,我也是有一群工作室小伙伴的,这个赛道走下坡路,甚至是“死路”,我心情也是挺难受的。
⸻
换位视角:圈外人眼中的“天降馅饼”
过去两天我恰巧认识了一位圈外的朋友,无意中聊到最近每隔几天就有点小空投福利,本来是抱怨发财门路被堵,结果对方的反应让我有点惊讶。
她是在国内一线城市央企工作的,自己也做自媒体接广告是个小网红,小红书小5万粉,她费劲吧啦忙活半天一天的一条广子只能赚个2k-5k Rmb。
当我说起在Web3 发点推文(很多人也只是复制粘贴洗稿),或者在 Discord/微信社区 活跃点,可能就能拿到几百刀空投甚至更多的时候,她反复追问这是不是骗局,她完全无法理解“这么轻松为什么还能拿钱”?
这场对话让我意识到:我们圈内人是“预期过高”,而不是“机会真的没了”。
正如同很多老帮菜OG最近提到的17-20那段时间你入圈的只要智商正常一点都能打败50%的人。我曾经从一个塞尔维亚专职养鸡,兼职挖矿的小矿主那边买过矿币,转手就能卖给中文国内买家赚个3-5倍,无它,信息gap而已。
现在其实圈内/圈外的信息gap还是有的,努力点的人从圈里获得的红利依然远大于圈外。只是我们要接受与行业红利期相比的心理落差。
⸻
预期重构:空投不会消亡,但会更新方式继续存在
最近我跟几位还没有发币,项目预期至少需要3-4个Q才会考虑TGE的项目founder聊过,询问他们对于近期空投乱象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否还会通过空投方式散筹码。
大致意见是:
空投分发本质上是一个新生项目从0搭建自己社区的过程。他们倾向于不会完全退出舞台,但它正在从“交互导向”转向“贡献导向”,从“广撒网”转向“深度核心”。
随着项目方勾兑工作室制造虚假繁荣满足交易所上币需求的模式被打破,未来可能更多项目方会着力于寻找真实核心用户予以奖励。
尤其在社交层面,最近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举例:
• @sign :奖励用户在社交上的互动行为,但并不会有任何具体承诺;
• @soon_svm :通过发布和参与话题内容来增加获得空投的可能性;
最近虽然对 @KaitoAI 的抨击之声不绝于耳,但只要pre-TGE 的项目leaderboard排名真的给了写推文的人空投奖励,那么这个模式就是能跑通的。
对散户来说,这是机会:你不需要部署合约或频繁交互,只需要“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就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对于工作室来说,要操作几百上千的社交账户深度参与social community的搭建难度远远大于链上互动。比如这次 @sign ,我很怀疑能有批量搞到毛的同行。
⸻
最后总结一下:
虽然空投机制在变化,但“只要稍微参与,还是有可能拿到肉”的机会,并没有彻底消失。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退出这个游戏,而是学会降低预期、延长视野、提高参与方式的质量。
市场都熊了,如果你还能不怎么花钱的方式时不时拿到大号猪脚饭,已经好过行外99%的人了,不是么?
等放水行情到来,才是再一次大网捞鱼,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耐心苟着,静待花开。
对了,附上两个空投的查询传送门:
Pumpbtc:https://t.co/ppAA3yrdG5
Initial:https://t.co/Mz1iCoWqgI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