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和Sui在上线之初都是允许机构投资人/Foundation的币开质押的。
记得Sui刚上线的时候我还问过几个质押节点为什么质押率这么高,答曰因为Foundation delegate了币给质押服务商,为了保证整个网络能正常出块。对于带Staking的L1,节点如果没动力跑,整个网络出不了块,直接就是大下班;验证节点的代币要求量设定的不够高,节点作恶,那就是系统性风险。这也造成了Cosmos系和很多异构公链被人诟病投资人吃利息剥削社区利益。
Apt上线四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一波3-20的涨幅,逻辑很简单,一批质押的机构拿到了5%左右的质押奖励(记得那时候质押收益率比现在高),按照机构成本算,这波拉升让质押的机构回本了至少30-100%,大大减轻了面对投资人的压力。
此后APT价格涨涨跌跌,但始终没突破第一波20的魔咒,猜想就是在那个价位,质押者会下意识的收菜出货,当“大家都会默认在20出货”这个逻辑不断被强化,内卷就来了,你18,我15,每一波的上限就被拉低了。这也就是质押收益率高的坏处,每一次价格起来都是给质押的用户收菜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Sui和Sol做的都不错,首先是验证节点的基础收益率不能高,通过LST赚Mev的钱增加收益率,通过Defi和生态给大户更多的对网络的ownership。其次是进入退出随意(APT搞了Delegators Pool)。最后就是,每一波都要比上一波高,不能让质押用户产生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