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日本好多次,从来没有拿着充电头在任何饭店咖啡馆及任何公共场所找插头充电。
有一年我在大阪写了一个月剧本,每天中午起床后吃碗拉面或者找一个鳗鱼饭,然后去咖啡馆。一下午要换三个咖啡馆。因为不好意思点一杯咖啡在一个店里呆一下午。
因为我不带充电器出门。
我觉得带手机笔记本充电器出门麻烦,拿充电器去找充电头更麻烦,与其麻烦,还不如出门前充好电。
但在酒店房间就随便,在可以充电的公共场所也随便。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边界感。
我觉得拿着充电器猫着腰去找插头充电有些难以接受。
这也是我最大的感触,中国人很少有边界感。
我讲过,有些山东人跟你喝了几次酒居然自信到去给你的家庭提建议和企图帮你解决家庭问题甚至告诉你人生目标……
这就是病。
什么病呢?
啥也不是往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病。
非要在你面前证明他们的能力和顾客就是上帝的病。
……
实际上就是穷病。
他们老觉得,我在你店里吃俩包子你就得给我配免费小米粥和咸菜。我在你店里充个电怎么了?
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在国外才提供自我挤压式酱料?在国内只给袋装酱料?
怕了充气娃娃,也怕了充气巨婴。
惹不起也躲不起……干脆了。
成年人要避免麻烦别人,躲避别人麻烦,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但這事为什么引起巨大讨论呢?
充电。基于手机没电的前提。这个前提来自于没电着急。对中国人来说这很焦虑,对出境旅游的中国人来说更加焦虑。
这不是旅游的问题。
实际上根本不是问题。
顶层的钱真的流向日本了,带来的是底层问题的放大化。
居然大家很严肃地讨论奈良的鹿,摘草莓和充电问题……
也是中国幻觉:没贴禁止就是可以。
但好像日本不是,没贴允许,就是禁止。
那位女士是不是有紧急情况?
那位博主也不是很关心原因?
……
顶层的钱真的流向日本了,带来的是底层问题的放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