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太少
一个春风沉醉或是一个夏日醺风的夜晚,美丽的日内瓦“兰多尔特”咖啡馆里坐着几位大名鼎鼎的马克思信徒、职业革命家们,他们有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时年40岁)和他的得意学生列宁(时年25岁),法国的保·拉法格(53岁)、茹·盖得(50岁),可能还有沙 ·龙格。后三位的名字我们都不甚熟悉,但他们 都是法国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其中的拉法格正是马克思的次女劳拉的丈夫,《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就是他的大作。
窗外湖光山色,窗内咖啡氤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已经凋零,中一代革命家及青年翘楚列宁同志正品茗咖啡,情绪悠然,闲聊的却是麻辣话题——杀人。
话题还是普列汉诺夫引起的。他们在谈到法国雅各宾党专政垮台的原因时,老普同志玩笑似地说了一句话:这个专政垮台是因为斩首机砍的脑袋太多了。
话音刚落,列宁抬起眉毛,十分严肃地反驳他的老师:“雅各宾党共和国垮台,是因为斩首机砍的脑袋太少了。革命应该善于自我保卫!”
一言既出,四座皆惊。因为从来也没有人这样总结雅各宾派失败原因的。就像当今也从来也没有人总结柬埔寨共产党失败的原因是波尔布特“杀人太少”一样;也没有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是苏联领导人“杀人太少”一样。
老普同志在《政治遗嘱》中追述了上述尘封往事的细节,接着说:“未来却表明,这不是年轻和急躁的表现,而是反映了他的策略观点,这些观点他当时已经明确形成了。罗伯斯比尔的命运是众所周知的。列宁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他进行的革命比神话中约弥诺陶洛斯更可怕;这场革命不仅将吃掉自己的孩子,还要吃掉自己的父母。”
列宁同志虽只执政六年,俄国已有百万人头落地了。列宁同志死后斯大林同志执政,人头落地更以千万计。
在这次咖啡馆谈话60年后,1956年的东欧发生了“波匈事件”。
“波匈事件”发生是社会主义阵营前所未有的,它对万里之外的毛泽东同志影响至深至巨。在随后的几年中,毛同志不断总结“波匈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来总结去,赫然竟也是那句话:“他们杀人太少”。
在1956年11月15日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同志说:“东欧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反革命没有搞掉,没有在斗争中训练无产阶级,分清敌我,分清是非,分清唯心论和唯物论。”
一方面,毛同志很得意于我们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他说:我们和他们的情况不同,我们在土改、镇反中杀了很多人。
另一方面,毛同志又认为在我们中国也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措施就是抓紧阶级斗争,多杀人,杀够数目。
在此之前,有一次刘少奇同志谈到越南时对越南土改杀人过多感到“忧虑”,毛同志插话道: “我们杀七十万人,六亿人,千分之一点三。东欧就没有大张旗鼓杀人。革命嘛!”
不知这个70万的数字从何而来?如果是指建国以来所杀的人,恐怕几个70万也打不住。毛同志说“革命嘛!”,这句感叹是什么意思?当然是说革命嘛,哪能不杀人?而且要“杀人”,而且要“大张其鼓杀人”。
因为老普同志的《政治遗嘱》是在1999年才公布于世的,毛同志生前是不可能看到的,也就是说毛泽东同志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列宁同志说过的“杀人太少”的话。
然而这两位伟大领袖却能相隔遥远的60多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说出意思完全相同的话语来。
这叫什么呀?这就叫主义相通心相通,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所见略同之一:杀人太少
作者: 胡鹏池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