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邮件订阅看到波士顿书评发了这篇文章。打开看完,无比唏嘘,如鲠在喉。
尤其是这两段。「本书的两位编者长期活跃在中国知识界,但都遭遇不幸。施滨海先生于2018年在一场意外中逝世,而董郁玉先生,则由于长期呼吁宪政改革因言获罪,2022年被中国政府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污蔑为间谍,至今身陷囹圄。
为《政治中国》贡献文字的几位作者,包括江平、李锐、朱厚泽、蔡定剑,已经去世,没有能够看到中国实现民主、法治、宪政的那一天。蔡定剑教授英年早逝,他留下的一句名言“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也不知能否在他同辈们的有生之年成为现实。」
这两段里提到的所有人物,我都有过交往。
更不用说蔡定剑是我的姨夫,我从2000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就秘密的做他的助手。北大宪政研究所的前身北大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的网站都是我做的。所谓秘密是因为我们没有跟共同的同道和朋友们说我们的亲戚关系。对他我从来叫蔡老师。他对我的优待就是经常半夜十二点多给我打电话安排工作和让我帮他写英文邮件。每个月给我发五百人民币补助。回头想,我其实从那时就跟他一起在参与和投身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和国际交往项目。与有荣焉只是遗憾做得太少懂得太少。
施滨海网名“绍兴师爷”。2014年那会儿,微信上一直对我非常友善支持。我16年离开北京去纽约读书之前,朋友们的饭局上遇到也没机会多聊。知道他在六四之后的传奇人生和有些潦倒的生计。知道他读书多文章好总是胡子拉碴。我一直觉得他热心侠义,在我心情最差的时候有来自这样的老哥隔空的一句半句吆喝鼓励觉得很温暖。总想着要专门请他吃饭。结果我后来去香港工作。再次知道他消息的时候就是他家大火,他跳楼置身火海身亡。满屋子的书着起火来令人绝望。后来朋友们惊诧之余都在想,也许师爷就是不想活了。飞蛾扑火 宁为玉碎,都被他形象化了。
董郁玉如今以莫名罪名身陷囹圄,更让人无法下笔。我都不知道他还参与了《政治中国》的编写。
炎黄春秋那几位老先生。又可以写几千字。不写了。
非常唏嘘。几代人的人生。如今只是字面上的寥寥文字。其中的苦楚与代价,辉煌与不堪。谁能更多写出来呢?
看来继续做口述史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