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少楠在分享「强化学习之父」Richard Sutton 和他的苦涩教训(The Bitter Lesson),最近这个话题经常被提起。
长期看人并不应该在术上精进,而是应该掌握一种模式让自己在任何领域中都能持续精进,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时间复利,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人类精心设计的规则,常常败给暴力计算 + 简单方法 + 大量迭代。
Richard 的观察是:
•早期 AI 依赖人类知识,下棋靠规则和棋谱
•后来 AlphaGo 不靠这些,靠自我对弈 + 海量训练
•最终,“笨办法”赢了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别追求完美方案,先上手干再说。
与其花时间设计一个复杂精巧的解决方案,不如先选个通用框架,边试边改。
2、放大「规模」的思维。
算力只是形式之一,更广义的是:
多试几次,多跑几轮,多些时间。
很多难题,不是靠聪明解,而是靠不断解。
3、经验是一把双刃剑。
你以为你知道,但其实你卡在自己的假设里。
尤其在新领域,老经验反而是负担。
学会放下,用「笨方法」撞出来的路径,往往更有效。
Richard 抗癌后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
失败不是终点,是调整方向的信号。
这句话配得上贴在电脑上。
所以当你面对复杂、混乱、不确定的问题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不是太想一开始就做对?
我是不是忘了,简单 + 规模 + 学习,才是穿透复杂的力量?
这在AI时代尤为重要
因为AI时代对于大部分人都是未知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走在时代前沿在创新之路上添砖加瓦的人,世界在这种细微之力的推动下一点点发生着改变
很多事情并没有经验可循,反而敢想敢干,依靠科学合理的系统化思维去解构问题,复盘数据,定位核心关键问题,这反而才是在探寻未知事物上最重要的方面
生活会给予敢想敢干有勇气的人以机会
会给予终身思考&学习者认知资产
当机会与认知碰撞时,就会发生效应,创造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