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辩护得太好反而被连累?近日,有网友投稿为劳荣枝案的辩护律师吴丹红鸣不平。在劳荣枝案中,吴丹红律师的辩护聚焦于案件证据“无法形成闭环”的关键问题,其辩护正是基于公安机关提交的证据存在逻辑链条不完整的漏洞。然而,尽管辩护切中要害,这场努力最终未能改变案件走向,也未能“救下”劳荣枝。最高人民法院仍裁定执行死刑。
由于劳荣枝家属始终未放弃申诉,使得最高法院在程序推进中陷入一定被动,面对舆论和程序正义的双重压力,始终难以向公众和家属做出一个圆满的解释。而吴丹红律师作为该案辩护人,也疑似因此遭遇“反噬”。
据《律师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吴丹红在2024年度律师执业考核中被评为“不称职”。更为微妙的是,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全部考核“称职”,唯独他一人被标注为“不称职”。
不久后,该“不称职”考核记录却悄然从平台上删除,引发广泛关注。有分析指出,相关部门可能出于社会舆论压力,对该评定结果进行了技术性“调整”或“消除”。
最终,这起引发全国关注的案件未能出现戏剧性逆转,辩护未果,律师考核记录也成了一桩“悬案”。
网友表示:
“吴丹红律师只是做了一个律师应当尽的职业责任,公安机关办案证据不严谨的后果不应该让尽职尽责好好辩护的律师来承担。律师的这种恪尽职守本应促进公安办案的严谨和程序正义才对。”
“吴法天以为是法制社会,但他没料到中国的法制还撑不起一片天空!”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