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麗法案通過後,紐約時報登了一篇重頭文章,是紐時四十年記者、三次普利策獎得主弗里德曼寫的,嚴詞批判大美麗法案。
朋友看完後很生氣發給我,我看完後只能覺得真是篇奇葩文章。
我建議大家不妨讀讀,看看他講的有沒有道理?
但以下是我讀完後給紐時留的反饋:
这篇“记者来评论”的文章证明了纽约时报“不管事实,观点先行”的行為,已經成為紐時的標誌性(signature)行為,只能嘆氣:紐時已经很難说稱得上媒体了。
我為什麼這麼說?
1、能源就是能源,不管是化石還是非化石,当大美丽法案释放美国的化石能源開採,讓美國成為能源大國后,解決不了AI算力需要的电力嗎?能源转化成电力是人类的什么难题吗?这不是高中物理吗?但「不補助太陽能風能,會導致美國的AI計算沒有電力,把AI電力拱手讓給北京」这个观点却是弗里德曼評論的核心观点!
2、中国電力从2000年的1300GW涨到今天的10000GW,可是今天中国62%的電力來源都是化石能源,比美國還高,这还是政府可能粉饰过的数字,但即使如此,很容易算出中国增加的能源大多数都是化石能源,评论员为什么不说?只說中國風能太陽能近年來如何蓬勃發展,这不是intentional partial information來誤導讀者吗?
3、中国开发太阳能,目的是卖给欧美,而不是自己用,作为今天世界第一污染大国的中国,根本不在乎这个。中共政府幾年前試過之後就意識到清潔能源根本不夠經濟發展所需,在2024年中國新增了94GW的煤炭發電量,是中國10年來最大量;從2000以來,中國進口的石油量事實上增加了8倍…這些隨手一查就出來的數字,弗里德曼先生不會做吗?为了打击川普,就可以cherry pick事實或错误呈现事实吗?
一個外交方面的記者,寫一篇錯誤百出的能源方面的文章,紐時居然刊載出來,為什麼?是不是為了打擊政治對手,就可以觀點先行,事實不再重要?今天的纽约时报,還能讓人相信嗎?
你們會把我的反饋給弗里德曼和總編輯看嗎?
你們會回應我的質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