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4日,端纳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看了宋美龄的信后甚为感动。得知宋美龄要来西安,蒋介石告诉端纳,不要让她来此险境。端纳随即复电宋美龄。当蒋介石看到端纳拟好的电文开头所写的“蒋夫人转电已悉”时,泪如雨下。
随端纳一起到达西安的黄埔同学会总干事、新生活运动总干事黄仁霖,直到12月 16日,才得到张学良的允许面见蒋介石。蒋介石见到黄仁霖后,立即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他又怕信会被张学良扣留,便将内容向黄仁霖念了两遍,让黄背下,回到南京后口述给宋美龄——“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即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
果然,张学良扣留了此信。他也没有让黄仁霖回南京。因为蒋介石叮嘱“余妻切勿来陕”,而张学良则希望宋美龄到西安来调解。
12月20日,绝望中的蒋介石做好了最坏打算,写了3封遗书,分别致妻子宋美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以及告全国同胞。
宋美龄担心,一旦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战事爆发,张、杨会挟持蒋介石离开陕西。因此,她打定主意要亲赴西安营救蒋介石。
12月20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以私人身份赴西安,劝导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他还带去了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如子文三日内不回,则妹必来陕与兄共生死也。”蒋介石看到这里,不觉呜咽,说不出话来。
12月22日,宋美龄在宋子文的陪同下飞赴西安。囚禁中的蒋介石见到宋美龄时,大为感动。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相见时悲痛不可名状,惊讶。余切属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乃不料其竟冒险而入此虎穴也。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为之忧。以今后所作,乃须顾虑妻之安危,而本身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也。”
蒋介石向宋美龄讲了事变经过,也讲了他对张学良、杨虎城未做任何承诺的情况,还要求宋美龄也不要与张、杨二人签订任何文件。宋美龄同意,并再次表示愿与他共生死。
随后,宋美龄、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进行了多次谈判,对张、杨两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原则上给予承诺。尽管宋美龄、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达成了协议,但蒋介石不同意任何书面承诺。对于让蒋不签字但口头答应某些条件就离开西安,杨虎城坚决反对。考虑到当时的西安城由杨虎城的第17路军把守,张学良向宋子文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宋美龄与端纳先行飞赴洛阳,而蒋介石乔装混在士兵中,乘汽车出西安,先到张学良的东北军兵营,再由东北军派车送到洛阳。
宋美龄回绝了这一方案:“委员长决不肯化装。倘彼不能公开乘飞机离陕,余必同留此殉难,决不愿离此一步也。倘彼因中央军开始攻击而殉国,余决不愿独生也。”
12月25日,张学良采用一边安排蒋介石去机场,一边知会杨虎城的方式,陪同蒋介石夫妇上了飞机。“西安事变”至此得以和平解决。
---蒋介石口述“与妻书”
图:1937年6月,蒋介石和宋美龄。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