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姊妹私信问我:“叶老师,平安,我能问您个问题吗?您为啥不在文章里附个二维码或者其他方式?读者每次读后随感动支付几十元,也没什么压力,对您来说,也能稍稍添补家用。”
感谢她的体谅,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年,我累计欠债十万元,不得不开了一次哲学讲座,讲座收入刚够还清债务。为了推广课程,那段时间我在朋友圈频繁转发。而那时,我也正好在猛烈批判苏小和的文章,指出其中诸多败坏信仰的误导。
有个人因此很生气,指责我太为钱写作,并反过来称赞苏小和“写得很好”,还特别打赏支持他,大概是为了气气我。
当时我心里想:像我这样贫穷却高度自律,又严肃高产的写作者,全网能有几个?我每年如此高的产出量,如果不是审查极其严苛,轻松年入百万也不是梦。但现实是,我的文章几乎没有带来任何直接收入。于是我开始认真筹划“转型”,争取先赚一点钱——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不让人误以为我所有的严肃思想批判,只是出于对别人成就和名声的嫉妒。
我不是在吹牛,而是愿意诚实地告诉你:我为了真理可以自律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为了深入批判某类基督教歪风,我发现牵涉到后现代神学,而我当时对此所知甚少。于是我花了整整三个月潜心学习后现代神学,只为理解透彻以备将来护教之用。这三个月只出不进,成本自然不轻。
在许多事情上,我往往是相对最勇敢的、或相对最诚实的,或相对最自律的,或相对是最宽容的,或相对是最慷慨的。却常常承受最多的责备、诋毁和误解,也许这和我的性格有关,也和我的经济处境有关。因为许多人认为人穷志短,经不起引诱。
正因如此,我平时的文章不设打赏,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愿让人轻看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好像它们是出于利益驱动。而养家糊口当然重要,但我会以别的方式去做,比如成为一位最务实的基督教教育家,把对真理的热情,转化为有形的课程与有根的生命,并为我带来稳定的收入。
所以,一如我的签名,为真理而生,靠恩典而活。我愿意靠主的恩典,一边承担护教、教育的呼召,一边也脚踏实地地活在这有限又真实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