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个热点,说一下列车砸窗事件吧。
在看到这条新闻后我首先想到的,其实是个和民族性无关,但又和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做父母的应该教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景中怎么做。
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砸窗的人吗?
我查了一下那扇窗的维修价格,AI告诉我说,按类似案例分析,一块车厢玻璃大约三千元 。
显然这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价格,也是一个和孩子的生命、健康相比微不足道的价格。
所以,哪怕你只是一个极其懦弱的母亲,在你的孩子困在那样闷热的车厢里,有可能中暑,有可能因此生病甚至不幸身亡时,你会希望他去砸窗。
是的,不是等待别人去砸窗,是你的孩子自己去砸窗。
因为三千元你们家出得起,三千元远没有你孩子的生命重要。
你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便他在奔波于沦陷区土地上谋生求食时,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能避免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不幸。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就算在这个国家这个政府眼里,你的生命不值三千元,比不上一块窗玻璃,可是在妈妈眼里,你比一块窗玻璃贵重得多。
你应该告诉孩子,活着回家,比什么都重要,在危急关头,哪怕需要打破规则,需要砸碎窗户,只要你能活着回家——就站出来砸吧,妈妈支持你。
我想,上面这些话,都是浅白易懂的大实话,不管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你不会不明白,对普通家庭的普通母亲来说,在一个孩子和三千元的一块玻璃之间,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取舍。
但当然,如果每个普通的妈妈,都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都鼓励孩子在危急关头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共国很快就会“天下大乱”了。
如果每个人都坚持按常识行事,中共的统治是维持不下去的。
如果中华沦陷区的新生代,那些年轻的面孔,都在家庭里得到过妈妈的鼓励,都知道在闷热的车厢里,在感到头晕目眩时,自己可以,也应该,主动站出来做那个砸窗的人,中共的统治是维持不下去的。
如果每个妈妈都教过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服从忍耐,而是要算一下各种选项的性价比——例如窗玻璃的价钱和自己生命的价钱或是生病求医的价钱,不是说碰到什么事都第一个站出来反抗,但只要反抗的性价比更高就该反抗,中共的统治是维持不下去的。
现代国家的治理,是一场政府与民众的合作。政府的所作所为,必须保持在民众的接受范围之内。
否则会两败俱伤。
虽然民众未必能通过一场两场抗争就推翻政府,但“不合作”会急剧拉高维稳成本,很快把政府推向破产边缘。
在现代国家,当你统治的是一批现代人,当你日常使用的维稳手段成本高昂,你任何一项反常识的政策,都会因引发民众的“不合作”而令你的财政持续失血。
而在中共的统治下,反常识的施政却是常态。
太多牲人就在这样的反常识政策里默默死去了。六十年代的大饥荒有多么荒谬,亩产万斤和大炼钢铁有多么荒谬,还需要我重复述说吗?
但现代人,接受现代普通母亲教育的普通孩子,不会在这样的反常识政策里死去。
他们会砸开窗户。
孩子们会学着砸开窗户,学着在每个场景中评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窗玻璃的价值。也许今天很多孩子还不会,但妈妈们会教他们。
没有哪怕一个普通的妈妈,会愿意在某一天收到噩耗,说你的孩子死了,闷死在一节三个小时没通风的车厢里,因为他不敢砸开一块价值三千元的窗玻璃。
所以在这件事发生以后,最普通的人们该做的是什么?
是学会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
是学会不要等别人来砸,学会自己第一个站出来砸。
不就三千元么?
哪怕三万又怎么样呢?
任何普通家庭养大一个孩子的成本,会低于三万吗?
放任事态发展,让孩子闷死在车厢里的损失,会低于三万吗?
经过了这样的事件,在我想来,每个家庭都该警醒了。
不要把孩子教得太乖,太听话。
不要让孩子成了在危急关头不懂得自我保护的人,成为闷死在车厢里的受害者。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你的孩子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要有常识,更要有坚持常识的勇气。
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是那些生死攸关的,不能出让的利益。
要做一个“不好欺负的人”。
而这样的教育,就是启蒙。
是“脱支”,是成长,是一个个族群不再巨婴的希望。
锤子这种工具,该由每个普通妈妈放到普通孩子的工具箱里来。
而且该用的时候就要用。
不要畏惧做第一个砸窗的人,那块玻璃说到底不过三千元而已。
不要畏惧为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代价,因为有很多代价,深思之下,其实你付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