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命门,从来不是道德,是经济
网上各路反川大V都在转发川普关于“爱泼斯坦名单”的新闻,看起来像是个大事件。但在今天的美国,这类事件顶多只是新闻,根本不是变量。它确实能引爆社交平台,也可能短期冲击川普的名誉,但热度撑不过14天,更撼动不了他真正的票仓。
川普的支持者从不在意“干净”这个词。他可以跨过艳星门、通俄门、大选造假案,甚至在1月6日之后仍然东山再起。可见丑闻不是他输的理由,相反,他的支持者早就把这些当作“被体制打压的象征”。
对川普而言,道德危机从来不是危机,而是他登上神坛的加冕仪式。
爱泼斯坦的名单,顶多算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天劫”——雷声大作,劈得他满身焦黑,但只要不被劈死,那就是“飞升前的最后一道雷”。
只要挺过去,他就更像那个“注定要统治一切的人”——不可摧毁,无法清算,越打越强。到那时,连反对者都只能接受一个事实:这不是总统,这是“劫后余生的半神”。
而他真正的命门,不在天劫,而在人间。
川普之所以赢下2024,是因为拜登时代的通胀和生活成本问题让选民切实感受到了疼。而川普的超能力就是把这种“疼”导向文化撕裂和政治理念分歧。川普之所以再次成为出口,是因为他是那个能表达愤怒的人,至于是不是那个能解决问题的人,没多少人愿意坐下来认真想这个问题。
问题在于,回到白宫后他必须面对“疼”本身。如果他搞的税改、贸易战、关税重启继续推高物价,那么民意反转会来得比任何丑闻更快、更彻底。到那时候,中期选举不会是MAGA的巩固战,而是“你也不过如此”的清算战。
他在镜头前高调宣布“解放日”,仿佛是在为一个被压制太久的国家吹响反击的号角,姿态接近一场新冷战的起点。但市场并未被口号鼓舞,股市的暴跌很快给出了清晰反馈。与中国的较量也在反复博弈中降温,表面维持强硬,实则一再推迟执行,最终转入相互钳制下的低声量阶段。
同样的例子还有干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刚放出要“换掉鲍威尔”的风声,看见市场大跌,立马改口“我没说过”。他不怕出尔反尔,也从不怕被打脸,因为川普从来不觉得脸面重要。这是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的“素养”。
对川普来说,政治就是利益、结果和情绪控制。脸面、原则、连贯性、制度尊重都排在后面。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改口、妥协、放话、再收回——只要能赢,只要能稳住人心,没有什么不可以暂缓。
所以爱泼斯坦名单不是他的终结者,充其量是一场雷劫。
沃尔玛的价签和标普的曲线,才是真正会送他归零的“凡尘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