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义之名,打开清算之门
川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合成图,奥巴马和多名前官员穿着囚服,像通缉犯一样排列,配文是:“Samantha Power是怎么赚到那么多钱的?”图一发出去,全世界吃瓜群众第一时间就看见了总统的情绪状态。支持者跟随附和,反对者则指出,他这是在转移爱泼斯坦名单带来的政治压力。
这半年,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玩“社交媒体治国”。每天一出新戏,你以为昨天已经够离谱了,结果今天还能更癫一些。主播总统,网红议员,各路吃瓜群众,都在这场网络政治秀里狂欢。
美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什么时候一个制度,开始默许清算成为政治的一部分?
其实这个潘多拉魔盒,不是川普第一个打开的。追根溯源,这种将政治对手“罪犯化”的文化暗流,其源头或许更早。从上世纪90年代,共和党人利用个人私德问题对克林顿发起弹劾;在到奥巴马执政八年,以川普为代表的保守派持续炒作“出生地阴谋论”,从根本上否定其执政的合法性。
而民主党在2016年后,亲手又将这个魔盒撬开了更大的缝隙。2016年,川普第一次执政刚开始,通俄门就铺天盖地地开始了。特别检察官、FBI调查、媒体攻势,从选举合法性打到通话记录,连他身边的人都被一一拉去过堂审查。
过程合法,但动机太明显。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垮川普,为了让他永远停留在“被调查状态”里。
到了2020年,选举结束之后,川普输了,拜登上台,但民主党的操作并没有收手。骚乱调查、第二次弹劾、各类司法起诉,一波一波地跟上来。
这套东西在程序上都讲得通,表面是为了维护法治底线,但也很难不让人看出背后的政治指向——不是仅仅要他离开白宫,而是希望他彻底退场,永远不能回来。
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对国会骚乱的追责,川普在那个问题上确实有他该承担的部分。
但那之后的一些行为,尤其是社交平台的全面封号,就明显越界了。不是制度行为,而是平台联动的“私权围剿”。性质已经不是“政治对手”,而是“信息敌人”。你不能发声,也不能被看见,彻底被删掉。
这些动作在形式上没有错,在程序上也都站得住,但它们给全社会埋下了一个共识:原来政治失败可以延伸为法律责任,原来下台之后还可以继续打。
川普学得很快。这套东西不是他发明的,但他掌握得比谁都快,也用得更彻底。作为学生,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民主党挖了个坑想埋他,他转身就把这套操作变成武器,现在反过来用在他们身上。
所以现在是魔盒被川普整个掀翻。但那道原本还可控的缝隙,是被2016年之后的民主党亲手撬成了无法回头的裂口,尽管后来他们有所收敛,但一切已经开始,没法收场了。
在另一个国家,韩国,已经走过数次这样完整的路程。那是一个选举制度完备、媒体自由健全的国家。但每一任总统几乎都在下台后被追究。审判、入狱、自杀、彻底消失,成为政权更替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完成了程序,但没人完成共存。
韩国的根本问题,不是清算情绪,而是制度本身没有为失败者留下生存机制。总统权力高度集中,没有连任压力,党政不分、司法容易被动员。制度只保证胜者能执政,但不保证输的人还能活得安全。于是,权力成为一次性的赌注,赢了什么都能做,输了什么都保不住。
而美国,似乎正在上演一个相似的剧本。尽管美韩在总统任期、政党制度上存在差异,但那种“赢家清算输家”的残酷逻辑,却在美国找到了惊人的回响与群众基础。
只是今天它呈现的是另一种形式:
川普让总统权力通过行政命令扩大、通过社交媒体绕过制度、通过清算叙事绑架支持者。媒体开始带节奏,司法开始选边站,支持者开始习惯把政治失败等同于“必须坐牢”。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美国也会变成另一个版本的韩国:法律不再是中立的裁决工具,而是胜者手中的清算机器。选举还在,但只是一个合法上台的通道,失去了交替与宽容的本意。卸任不再意味着“你可以回归平民”,而是“你要为前任承担清算”。
到那个时候,民主制度还在,选票还在,新闻也还在。但一切只剩下形式,实际运作的是另一套“赢者独占、输者消失”的逻辑。
最讽刺的是,就在这样的过程里,许多人还在用“自由世界”的名义批评别的国家没有民主。却没有意识到:民主不是投票制度,不是三权分立的教科书图解,而是你输了之后,依然可以活着说话,不必担心谁来收拾你的一生。
这个底线一旦被打破,社会共识的崩溃不会以爆炸的方式出现。它不会昭告天下地瓦解,而是像今天这样,一点一点,从一副AI合成的图片开始。
这一切看着像是新媒体战术,像是社交话题,像是一场流量风暴。但其实是底层规则的重写。等你意识到规则变了,那就已经没有规则了。
川普不是意外,而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变量。
ps:川普每天制造的新闻让所有人都有点跟不上节奏了,目不暇接,话题不断,写不过来。世界从未这么有意思过。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