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收到确认,360公司此前在天津法院起诉我“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已由对方主动撤回诉讼。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结果。
事情起源于去年6月6日,360公司在AI发布会上展示“局部重绘”功能时,使用了一张女性图像,并以“性感”为关键词对胸部区域进行修改。我发现该图与我在LibLib平台发布的 AWPortrait 1.2 示例图高度相似,且该作品为我本人创作并已在多个平台公开发布。因此,我在社交平台上对360的行为提出了合理质疑。随后,对方以“名誉权受损”为由起诉我,索赔十万元。
说实话,在这种不对等的局势下,让对方最终选择撤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任何一个面对来自互联网大厂指控的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局面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时间、金钱和情绪成本,甚至需要承受“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的自我怀疑。在名誉权这样高度模糊的指控面前,很多人选择沉默、息事宁人,这种沉默令人压抑,也令人痛心。
这次能达成撤诉,我必须感谢我的代理律师团队,感谢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的邓以勒律师@lawyerfeiyingli、翟嘉煜律师、吴翰律师的付出!感谢孙国庆律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帮助。她们和我一起熬过压力最高的阶段,从证据整理到策略判断,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冷静、坚定。是她们让我看到:面对不合理的对抗,我们不是完全无力。
更重要的是,我始终认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它属于每一个在作品被侵权后,还要反过来承受名誉权指控的普通创作者。这种越来越常见的压制手法,用庞大的法务系统和“受害者叙事”来反转责任,试图让质疑者闭嘴。但今天,我们证明了:不是所有人都会沉默,不是所有人都会退让。
当然,事情并未结束。我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的著作权侵权诉讼正在审理中。我相信法律,相信最终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裁决,为此类问题划出边界,给创作者一个交代。
在AIGC迅猛发展的当下,创作者的权利边界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少人辛苦创作出的成果,被轻易地挪用、篡改,却在维权时屡屡被质疑“你凭什么说这是你的”。我们之所以坚持,不是为了索取更多,而是想守住那些原本就该属于创作者最基本的尊严和确权。这不是“要太多”,而是“不该失去”。
愿这起案件,能让更多人看到:面对强权,创作者不是只能沉默。我们可以,也应该,用合法的方式,为自己争回一部分光亮。
DynamicWang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