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随想:聊聊天朝的政治体制
俺来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下:天朝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用哪些政体。
★毛太祖时期
自打天朝开国一直到1976年毛太祖去见马克思,属于毛太祖时期。那时候的天朝,由老毛一人独揽大权。由于天朝没有世袭的规定,所以当时的政体属于“君主制”当中的“僭主制”。俺继续拿股份 公司打比方:假如天朝是一家股份公司,那毛太祖这个最大的股东一人就占了半数以上的股份,而且还亲自担任CEO。
毛太祖这人,说白了就是一帝王思想很严重的湖南农民。所以捏,毛太祖一直想把“僭主制”演变为“绝对君主制”(世袭制)。如果让毛太祖的阴谋得逞,那咱们天朝真的要变成西朝鲜了。好在两个不知名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天朝的历 史。其中一个小人物是上海某巡捕,他把流落街头的毛岸青打成彻底的脑残;另一个小人物是某美军飞行员,他扔的汽油弹把毛岸英烧成黑糊糊。
虽然两个儿子一死一残,但毛太祖还不死心。到了文革期间,他又把希望寄托在侄子毛远新身上。毛远新才33岁就已经荣升沈阳军区政委(这在天朝是创纪录的)。到了34岁,毛远新更上一层楼,成为毛太祖与中央政治局的联络员(负责传递圣上口谕)。好在毛远新羽翼尚未丰满,毛太祖就翘了。
★邓太宗时期
毛太祖死后不久,老奸巨猾的邓太宗废掉老毛钦定接班人(传说中的英明领袖华主席),自己成为天朝一把手。老邓这家伙的权力欲也不小,当然想学毛太祖那样,当个僭主。可惜老邓当时的权力,还达不到对朝廷的绝对控制。所以捏,天朝就演变为寡头制。80年代的朝廷八元老,就是名副其实的寡头——只要八元老愿意,连总书记都可以废掉。但是8元老很少直接出任国家高层领导,这就是前一篇博文提到的“影子寡头”。
算股权的话,邓太宗大概只有 30-40% 的股份(没有过半),而且二号人物陈云的股份也不少(大概有 20%)。所以当时的情形是,只要老邓和陈云达成一致,别人就无法反对。如果陈云要想反对老邓,则需要联合其它几个大股东(比如李先念、彭真、等)。
这一时期的国家一把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的头5年),有点类似于傀儡——有名无实。
★江胡时期
等到90年代中期,元老们都死绝了,老江开始掌握实权,于是“影子寡头制”就变为“公开寡头制”——统治集团的人直接担任要职。
老江虽然是实际上的一把手,但是他既不是开国元勋,有没有长期的党政军资历,所以他的股权比老邓还要低(应该低于 20%)。至于其他几个政治局常委,股份比例就更低了。所以从江时代开始,朝廷的重大决策都需要拿到政治局常委会上讨论。只有足够多的大股东同意了,才能进行决策。
从江时代到胡时代,统治集团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大股东的股权继续被稀释,另一方面股东人数日益增多。
为啥股东人数会增多捏?有如下原因:
- 很多大股东想把自己的亲属和亲信拉到统治集团中,以扩充自己的影响力。
- 每次换届,都有新人加入到统治集团中。但是很多老人(比如江泽民)在退休之后,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股权。
如此发展下去,不但统治集团人数日增,而且其中的血缘关系和裙带关系也持续增多。最近20年来,这一趋势很明显。(为了让大伙儿对天朝的权贵集团和家族统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会定期发布《太子党关系网络》。这个电子书以网络图的形式,呈现权贵之间的家族关系和联姻关系)
★天朝寡头制的弊端
如今天朝这个股份公司面临着几个大问题:
◇问题1
由于统治集团扩大,大股东的股权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即使天朝的一把手要想干点啥事,都需要得到统治集团多数人的同意,才有可能推行。
◇问题2
由于股权比例不断稀释,很多股东就会牺牲长期利益来谋取短期利益。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股东手头的股权会被稀释到趋向于零。所以股东们要趁手头还有一些股权,赶紧通过权钱交易,把政治利益兑现为经济利益。
而捞取经济利益最方便的途径,就是直接从民众身上搜刮和掠夺。所以最近20年来,天朝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越来越多,民众的不满越来越大,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差。
◇问题3
朝廷高层的那帮家伙也不是傻子,当然也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但就算他们有心改革,也难以推动和落实。因为政治体制一改,就会触及很多股东的利益,很难被股东大会批准。所以自上而下的改革,很难实现。
上述这几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目前的政治体制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当执政效率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当民众的利益被损害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