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预言”这个词是美国社会学泰斗罗伯特·默顿发明的。他举过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如果谣言说一家银行要破产,储户就跑到银行挤兑,结果就可能真的造成银行破产。
科学哲学巨擘卡尔·波普尔也提过一个相似的名词,叫俄狄浦斯效应。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波普尔也认为心理预期可能使得被期望的事件实现。
不管是默顿说的自我预言,还是波普尔讲的心理预期,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诱导。
在生活中和社交媒体上,常常有一些人特别喜欢自作聪明评价和指导别人(他们往往把侮辱、诽谤和人身攻击当成是“批评”,你不接受,他就说你是听不进批评意见)。
如果你真的受到这种诱导,努力为自己辩护,其结果只能是你掉入自证陷阱,被他人的偏见重塑自己对自己认知,甚至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大的困扰。如果你这样做,最终你就会变成他人偏见中的样子,结果反而应验了他人的偏见。
对于偏见和一切形式的恶意攻击,你最明智的做法是无视和遗忘,而不是主动跳进自证陷阱,搞得自己身心俱疲,还不可能说服对方(恶意攻击你的人是从来没有打算被你说服的,你也不可能说服这样的人)。
不要被他人的偏见重塑自己,这很重要。这是掌握自己的主权。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