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中国社会实际上有很多灰色地带可以实现社会动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而是有没有去摸索。
除了常见的评论区翻车和冲塔,还涉及电线杆、广告牌、围墙、桥洞底下、卫生间隔板等地方的反对标语。很多日常生活领域都是可以形成地下活动空间的。
过度恐惧和沉浸在日常惰性中和躲在舒适圈里发表不满情绪,都会让人对日常的弱反抗形式失去感知。
比如很多人想当然说中国人不会反抗,这只是一个典型的直觉谬误。维权活动和群体性事件高发,乃至从胡锦涛时代开始不再公布统计数据,这恰恰说明反抗活动很多(哪怕是社会运动也不一定有崇高的政治目的),如果少到可以用数据忽悠,那怎么不恢复统计数据呢?光是从李老师推特上你就能刨出很多群体性事件(更不要说很多没有流传出来的)。
悲观情绪是毫无必要的,灰色地带会一直存在,不会以个人悲观、乐观为转移。中国网民始终会找到隐语和黑话来表达反对意见,审查始终无法覆盖所有可能的隐语,灰色地带也一样是无法全面覆盖的。
一些网友以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实现完美审查,但那只是科技浪漫主义的典型假设之一。如果网络缺口全部堵死,并不会消灭社会不满情绪,只会把网民逼上街头,像李老师传播的无数起抗议活动那样,中国人是可能不顾后果走上街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