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不少人针对海军、海警两艘舰艇的轨迹进行分析,试图弄清楚谁的责任更大。这其实没有必要——责任显然在海军。
事实上,这种海上“碰碰船”的游戏,是中国海军近十多年来的惯常操作。不过,之前再怎么不安全,也都是军舰对军舰。
2018年,“兰州”号差点撞上美军“迪凯特”号;
2023年,“苏州”号在台湾海峡快速切入美军“钟云”号航线。
052系列驱逐舰总是这么莽撞,可能在技术层面就已注定:
052和055系列非常重视远海高速性能。在“2具燃气轮机 + 柴油机”的柴燃联合动力下,052C能跑到30节,052D更是能跑到32节,比采用全燃联合动力的“阿利·伯克”级还快。
这是因为它在舰体线型上做了针对性优化,其展舷比(细长比)高达惊人的 9.07。这在现代驱逐舰中是独一档的,更接近二战时期那些近战型驱逐舰。
这种船体比例阻力系数低,尤其在高速时波浪阻力小,同等功率下能跑得更快、更久。
但高展舷比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适航性较差,在横浪或斜浪情况下,舰体容易产生较长时间的横摇;高速穿浪时,细长的舰艏可能直接插入波谷,导致甲板被浪打湿,甚至影响武器使用——尤其是B炮位雷达裸露的 730/1130 近防炮。
其次,在转向和低速控制上吃亏。转舵时,由于船体惯性大,会导致回转半径增加,不如宽船灵活。
可以这样理解——052系列就像专精直线加速的肌肉车,却偏偏去跑山路,结果领教了“弯道快才是真的快”的道理。
因此,在这场“交通事故”中,052D“桂林”号负主要责任,并不是因为它操舵有问题,而是它根本没必要出现在这种对抗场景里。南海舰队的指挥,才是出现重大失误的地方。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