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来了》是韩江创作的小说,讲述的是五一八光州民主化运动的故事。如今的年轻一代,很少会直接接触到那种为民主化或社会运动流血牺牲,乃至将生命投进去的状况。即使他们听说过,也往往无法真正理解这种行为。毕竟他们所生存的时代,已经与当年的处境完全不同。韩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虽然在韩国已经有名气,但这部作品本身更像是少数社运人群内部的“经典读物”。直到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这部小说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销量也随之猛增。
多数韩国人对五一八民主化运动的了解,往往仅停留在“耳闻”的层面。然而,老一辈人始终把五一八作为一个象征,希望将那时那种“改变社会的力量”重新带入当今社会。他们怀念那种充满希望、具备社会主导性的公共动员力量。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五一八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偶发事件,不是任何时代都能复制的。同样的,天安门事件在今天的中国也极难再现。
近十年来,韩国接连经历了两位总统的弹劾。十年前对朴槿惠的弹劾运动,受到了国际关注。那场集会几乎没有暴力,被称为“烛光集会”。民众手持蜡烛,以极为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最终促成总统下台。这种非暴力的成功抗争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十年后,面对尹锡悦的弹劾诉求,运动的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烛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演唱会上的应援棒,现场充满欢笑,甚至是一种演唱会的氛围。这一幕令许多老一辈深感费解。他们认为,民主化运动应当是神圣而庄严的,不是幼稚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发现,他们那套运动方式已经在公共空间中失去了位置。新一代的风格占据主导,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共识。尽管这种共识是短暂的,因为很多参与者并非真正通过广场的洗礼成为运动主体,而是因尹锡悦动用“戒严”之类的偶发事件,才促使他们走向广场。”
——节选自最新一期季风播客
收听完整版👂:https://t.co/sauSiL8pgK
你可以在苹果、Spotify、YouTube等平台收听季风播客,并在季风Substack阅读文字版内容https://t.co/HFvf5vN6jt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