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集体仪式的统摄功能——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指出,僭主很喜欢把民众集合于宫殿门口的广场,以此显示自己的威势,加强一般民众的屈从心理。当代极权统治者,不论是共产党还是法西斯,一向都十分热衷于制造各种雄伟壮观,庄严隆重的集体仪式。每一个生活在“新社会”的中国人,无不对此留有深刻的印象:宽阔的天安门广场,盛大的游行队伍,随风起伏的旗海,高亢雄壮的乐曲,响彻云霄的口号声和欢呼声,还有团体操、大合唱、忠字舞、红海洋、“早请示、晚汇报”、拉练行军、万人批判大会或公审大会、集体性的学习讨论,如此等等。
集体仪式对人心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的思想是怎样转变过来的》一书中,不止一个人谈到了这一点。李子英说:“七.七纪念曰,天安门几十万人集会,使我体验到如潮涌一般的羣众的力量和热情。”令人“异常兴奋”。8谢逢我说:“苏联五一检阅的影片对我作用不小。一个强健的民族非有高度组织性不可,而且只有通过集体主义才能表现组织性。”他还说,原来他“最怕组织,深恐失去了‘自由’”,如今却懂得了,在组织之中“总比一个人孤零零的好”。费孝通也讲,当他见到一行送粮的队伍,深夜点灯前进,“远远望去是一行红星”,这个景象“打动了我”。1这些话都是写在一九五零年。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王若水仍然对当年他参加中共开国大典时为那种盛大场面深受感动的心情记忆犹新:“那天(指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引者)我就在天安门广场站着,毛泽东把手一挥,用湖南口音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全国一片欢呼,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当时感到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终于结出了果实。毛泽东确是一代伟人。”11
雄伟壮观的羣众性场面给予观察者的一个最初印象,似乎是让你深切地感到羣众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并由此感到个人的渺小。但是,对于这种高度统一的阵势,你不能不意识到那是千千万万个意志服从一个意志的结果;因此你必然会感到那个君临万众之上的个人具有无比的感召力。所以王若水才会在开国大典上发出毛泽东是一代伟人的感慨。换句话,与其说这种壮观场面是显示了羣众的力量,不如说它更是显示了领袖的力量。
另外,羣众场面固然是由一个个羣众所组成,但是,当每个个人加入到羣众队伍中,服从统一的意志,使自己成为羣众中一分子之时,他也就消失了自己的独特个性。正如同在大规模的羣众场面中,每个个人的面目都不清不楚,难以区分出张三李四;同样地,在这裹,每个个人的个性也是模模糊糊的。
它们被不加区分地纳入一个整体的图象。每个个人都变成了一部大机器的一个可以任意替换的零件。面对着这样一个由无名氏组成的庞然大物,任何旁观者都会被强烈的震撼,如果他心怀异议则必然会深感恐慑。他发现只有让自己也进入其中才能获得安全感。因为在此时,那个独特的他已经隐匿放弃。所以,集体仪式的最大功能就是,它使个体意识消溶于整体情绪,使你产生小我消失,溶于大我的幻觉。这种体验对于思想改造无疑是大有效用的。
摘自《人的驯化、躲避与反叛》。1998年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