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人民卷入战争》
看露天电影是小时候最盼望最兴奋的事情。
夜风轻轻地吹着,吹走了白天的溽热。我们坐在满天星光下,坐在平坦的打麦场上,等待着电影放映。电影放映员是那时候全公社知名度最高的人。他总是骑着一辆二八加重自行车,自行车两边驮着电影放映机和胶片。他轻快地骑行在连接村庄的道路上,就像一叶扁舟轻快地行驶在波浪之间。他的自行车停歇在哪座村庄,哪座村庄就会溅起一片欢乐,就像一粒石子落进湖水里,溅起无边的涟漪。人们奔走相告:今晚要放电影了。
电影前面总是新闻简报,新闻简报里总是出现三个人——胡志明、金日成、西哈努克亲王,这三个丐帮帮主总是神采奕奕地来讨饭,北京的小朋友们手持鲜花,边跳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那时候,我以为世界上就只有三个国家——越南、朝鲜、柬埔寨。新闻简报后来改成了新闻联播。
新闻简报过后,银幕上出现了一颗五角星,五角星的周围光芒万丈,伴随着雄壮的军乐声,五角星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打麦场变得异常寂静,大家知道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
那时候的电影都是黑白片,电影内容不外乎这几部:地道战、地雷战、苦菜花、平原游击队……大家都把电影看了无数遍,很多台词都能背诵,但每次看电影,都像第一次观看一样激动万分。后来我想,大家喜欢的不是电影内容,喜欢的是那种观看的气氛。那时候的乡村,唯一的精神享受就是看电影。
这些黑白电影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场景,八路军藏在人民群众中,人民群众被日本鬼子赶进了打麦场。日本鬼子问:“八路在哪里?”人民群众横眉冷对,拒绝回答。日本鬼子开始枪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八路军的周围,不让鬼子看到他。
尽管看了很多遍,但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我们都怒火燃胸膛,更恨日本鬼子;革命胆气豪,更爱八路军。
电影中不但教给我们保护八路军,课本中也这样教我们。
那时候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小英雄雨来》。
鬼子追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接跑进了村庄,然后躲进了小朋友雨来家中。 鬼子把所有人赶到了打麦场,让他们交出交通员李大叔。鬼子对着雨来拳打脚踢,但雨来坚决不说李大叔藏在哪里。然后,鬼子就把雨来拉到河边枪毙……
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为小英雄雨来而感动,我们挺起因为吃不饱饭而肋骨毕露的小胸脯,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像小英雄雨来一样,与阶级敌人斗争到底。
《小英雄雨来》可能是对中国儿童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作品,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这篇小说“展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它从1948年发表至今,已经影响了中国几代儿童的成长。
很长时间里,我都接受这种保护人民军队的教育,即使我年龄再小,我也要保护军人,因为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我要成为像雨来那样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我在肉体和心灵的饥饿中,渐渐长大。
我一直没有觉得这种教育有什么不对。直到有一天,我采访到一个山西老人。
抗战时期,山西是大后方,八路军曾在这里打过游击战。而在山西打游击战的,还有人数更多的阎锡山的军队。那时候,勇猛善战的桂军,就在安徽打游击,还把一个名叫冢田攻的日军大将打死了。所以,认为只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是非常错误的。
这名山西老人说:那一年,鬼子突然进攻运城陌南镇,他们躲藏在树林里,看到远处跑来了三个中国军人,后面有七八个鬼子在追赶。他们对着那三个中国军人招手,让他们躲过来。可是,那三个中国军人本来是向着树林的方向跑来的,但是看到他们,反而跑向了一片开阔地。最后,鬼子追上他们,他们全部被杀害。
后来,我查资料,日军进攻陌南镇,发生在1939年6月6日,史称“六六血战”。
我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十万男儿血》中。
那天,老人的话让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黑白电影,和《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歌颂小英雄的故事。交通员李大叔明明知道鬼子在后面追赶,而他偏偏要逃进村庄,把灾难带给村庄的老百姓,带给12岁的雨来……
聂荣臻说到了人民战争,说《小英雄雨来》是人民战争的杰作。那么,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人民该不该卷入战争?
我在采访抗战老兵的时候,听到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颠覆了我的三观。几十年来,学校教育和新闻联播为我精心构筑而成的心灵堤坝,终于哗然崩塌。
抗战老兵说:军队有规定,家里有女眷,不得入内。没有经过主人允许,不许拿任何东西。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黑白电影和连环画,八路军坐在老大娘的炕上,一起拉家常……老大娘也是女眷啊。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当年真正抗日的军队中,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2013年,因为《暗访十年》被禁,我的生活陷入困顿。有一次,一个老红军的儿子找到我,让我给他爹写篇传记,支付我稿费。我答应了。
老红军的妹妹告诉我一件事:胡宗南的军队打了败仗,有一天晚上,她和母亲妹妹在窑洞里睡觉,突然响起敲门声,外面的人说:“我们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让我们随便吃点什么都行。”她母亲说:“我们家里没有男人。”门外的人就离开了。
果然是家里有女眷,不得入内。
这是1948年前后的事情。
而在更早的枣宜会战,1939年,张自忠带着军队与日军作战,那天遭逢大雨,张自忠带着随从驻扎在关帝庙。一名警卫员点燃一堆篝火,给张自忠烤衣服。
张自忠问:“这么大的雨,哪里来的干柴禾?”
警卫员兴奋地说:“老百姓的厨房里有干柴禾。”
张自忠问:“人家同意了吗?”
警卫员说:“要打仗了,老百姓都跑了。”
张自忠打了警卫员一个耳光,让把柴禾放回去。
军队是保护人民的。军人领粮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而人民没有义务保护军人,人民手无寸铁,他们为军人提供了粮饷,凭什么还要用身体保护你。
1943年冬,日军即将进攻常德。守卫常德的是74军57师。57师仅有8000人,而日军高达几万人。
大战将至。57师师长余程万让全城百姓撤离。他不想让战火烧到百姓身上,他不想让人民卷入战争中。
我采访过吴荣凯,他当年是57师的上尉文书。他说,有一个士兵,在帮助百姓搬迁的时候,收取了两块大洋,被余程万知道了,余程万就下令枪毙了他,还在城墙上张贴公告。
百姓都搬离了常德,城里只留下了8000壮士,和一名外国传教士。最终,8000壮士战至83人,日军才占领了常德。
一年后,又爆发了衡阳保卫战。守卫衡阳的是第十军,第十军军长叫方先觉。
衡阳保卫战前,方先觉也让百姓全部撤出衡阳。打仗是军人的事情,不要把百姓卷入战火。
在当年撤离衡阳的人群中,有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她以后成为了作家,笔名叫琼瑶。对,就是那些写了很多畅销言情小说的作家琼瑶。
不能把人民带入战争中,不能让儿童身涉险境。军人的天职,就是保护供养他们的老百姓。
这些故事,我都写在了《老兵口述抗战》中。
当年,同盟国军队准备登陆日本,日本天皇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
一亿玉碎,就是绑架老百姓,要全民皆兵,要让老百姓和军人一起死亡。
只有法西斯,才会把老百姓卷入战争中。
(照片为参加过常德保卫战的老兵吴荣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