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AI Native公司的实践探索经验。
最新一期42章经播客总结:组织能力才是 AI 公司真正的壁垒 | 对谈 Palona AI 联创任川
① AI重构研发流程:效率提升不止十倍
传统互联网公司,代码审查平均要1-2天,而在Palona AI,时间被压缩10分钟。
秘诀是用CodeRabbit工具,完全让AI负责代码审查,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效率和效果都远超传统方式。
② AI原生工作流三大原则
1) 默认让AI做所有研发工作
从写文档、写测试、写设计文档到写代码、审查和监控,全流程AI优先。
只有AI无法完成时,人才会介入。
2) Claude Code是最佳AI编程工具
尽管国内受限,但它能力最强,支持二次开发,正如刘小排说:“只要有SOP,就没有Claude Code无法完成的任务”。
3)减少人机交互,消除瓶颈
传统"拉通对齐"会议往往是效率杀手,AI时代需要将上下文直接融入代码库,实现自动同步。
③ AI时代的新人才标准:
1)上下文提供者 Context Provider
2)快速学习者 Fast Learner
3)创造者 Builder
人不是使用AI的工具,而是为AI提供上下文的赋能者。
Context Provider:提供AI所缺的行业知识和上下文。
Fast Learner:快速掌握"最少必要知识",重点不是比AI更聪明,而是知道如何引导AI发挥最大潜力。
Builder:对最终结果负责,全流程掌控。
避免因分工导致的上下文传递损耗,一个人就能端到端完成任务。
④ 组织形态的彻底重塑:按结果分工而非流程
Palona AI的20人团队完全没有全职PM,所有人都直接为业务结果负责:
1)按结果而非流程分工
团队分为商家体验组和消费者体验组,而非前端、后端等技术职能划分。
工程师可以直接修改任何影响其负责结果的代码,无需跨团队协调。
2)工程团队为核心,速度优先
工程师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市场沟通,先做出60分产品快速上线。
专业设计师再在此基础上优化至80-100分。
⑤ 未来组织可能形态
少量核心合伙人+大量专业合同工
核心成员享受合伙人级待遇,同时灵活调用各领域专家资源。
⑥ 招聘与人才筛选
1)采用Take Home项目测试
要求两天内完成一个必须使用AI才能完成的任务
现场测试:一小时内使用AI理解并改进一个充满"陷阱"的陌生项目
2)团队协作:
会议集中在每天3-4小时,其余时间专注独立工作。
工程师直接拜访客户,获取一手需求,跳过传统的"销售→PM→工程师"传递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