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援张雅迪Tara的事,我不是当事人,只是作为网友,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简单评论两句。
- “人血馒头论”过于骇人听闻。“人血馒头论”的核心论点是@ZhouFengSuo 周锋锁和Ginger从声援中个人获利。政治反对活动上,个人是有收获的,这点不容否认 - 会收获个人的实现、同行的伙伴、推特上的流量、社会的认可和资助。但对个人来说,仍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做事,而且要被迫牺牲家庭和正常生活,一辈子无法回家,收获和个人损失严重不成比例,这点大家都明白。我想无论你支持还是反对声援Tara,都应该看到,周锋锁和Ginger不是恶人,都是在乎并努力为Tara伸张正义的义士。你可以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但不必要把真诚做事的人一夜之间打成臭老九、黑五类,来表达你关于具体问题的反对。
- 公民社会需要拥有“就事论事”的聚焦能力;口诛笔伐、杀人诛心的用词不利于良性的公民社会文化。对任何社会事件来说,不同意见是极为正常的。我想对Tara的事,是否高调曝光,存在一个理性讨论利弊的空间。然而,将一个具体事件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扯出女友、巴勒斯坦、社群组织的各种情况等与Tara不相干的现象,是不利于公共讨论的聚焦的,好的公共知识也很难从此诞生。我们应该有一种默契,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理服人。一个良性的公民社群需要有共同交往和议事的原则,向往自由的我们对彼此应该抱有善意和支持。可以讨论具体事件的合理性,但没必要用尖酸刻薄的词语中伤同道中人。
- 对Tara的二次伤害。在黄的帖子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Tara、Ginger和周锋锁之间联系的信息,以及Tara新的私人信息。如果说之前只是互联网声援,那这篇新帖揭露的各种新信息,无异于为官方案件调查添砖加瓦,基本上坐实了当局可能会给Tara的罪行。而与声援不同,这一轮的流量因为在反击声援,实际上打击了关心Tara的人们,而助长了官方更加为所欲为的底气;反正日后声援力量下降、关注度下降,更无需顾忌。
- “祭献论”全面否定了一切海外声援事业,值得商榷。至少我没听过任何坐过牢的政治犯抱怨外界支持太多、声援太猛,或者拒绝外界发来的明信片。相反,监狱和看守所往往很顾及外界的关注,并因此对政治犯会有物质上的改善,有时精神上也更尊敬他们。当然,这需要实证研究。但“号召更严谨的关于海外声援效果的研究”和“一夜之间打倒海外声援事业”是不同的两件事。如果这次反对声援Tara成立,那以后还怎么声援身陷囹圄的同伴们?这岂不是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破坏了未来大家团结支持政治犯的可能性?
- 声援Tara并非周锋锁和Ginger两人的个人行为。据我了解,这背后有一批义士从八月就在关注Tara。很多人都耳闻了这件事,只是大家明白,需要有好的协调和组织,才能最好地帮Tara争取权利。声援帖是经过许多人深思熟虑和参与的结果,不是随意曝光。很多参与者无法公开讲话,许多信息是经过思考所以并未透露。然而,一个“祭献论”还是将大量信息暴露了出来。
- 声援政治犯不需要明确知情同意,因为这不可能。没有人准备好做政治犯,被抓几乎从来都是意料之外的,因此,关于声援的“本人知情同意书”是几乎不可能的。有些人明确拒绝公开,在表达出意愿后,自然应当被尊重。但如果没有明确反对,那当事人消失后进行公开声援,是最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对官方施压的方法,应当作为默认选项存在。况且,如果以后声援他人都要被扣上“人血馒头”,那岂不是正中压迫者下怀,可以安心抓捕,并将任何声援者打为败类?这样地图炮式否定海外声援,可谓是将海外运动连根拔起、一举歼灭;毕竟人在海外,声援和捍卫公共记忆是我们能做的最主要的事之一。而在Tara事件上,各方在确认各方渠道无望后,等待了一个多月才开始声援,这恰恰体现了声援背后的深思,不是冒失决定。如果质疑,也应该先看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认可他人努力和思考之余,再去探讨。
- 这整件事的最终解释权在中国人权和挺藏会。他们扮演了此次声援的主要角色,我会静待他们的回应。但我也明白,这场讨论有巨大的不对称性,许多信息不宜公开,所以不能被用来做公共回应。由于这种先天劣势,我会给当事人更多善意和理解,不让他们去自证清白。
- 我只想就事论事。我要披露利益冲突,我认识周锋锁和Ginger两位,从私交来说,我认可二位的品格与价值观。我并不认识黄意诚,所以或许在立场上有所偏袒,我会坦诚吐露。如有冒犯,请黄兄海涵。
但我认为我上述的文字是公道之言,无论私交,同样的道理依然成立,不针对个人,只针对事件和做法,不一定说的都对。欢迎指教,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