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的评论,很多人讨论事情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个人经历作为论据,比方说买了个美的空调,用了几个月坏了,于是得出结论:美的是垃圾不要买。
然而事实上,所有商品都有良品率,即使品控强如 Apple,我也遇到过首发 iPhone 变砖的问题,难道会因此认为 Apple 也是垃圾吗?
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幸存者偏差,根本原因是个人经历在海量的样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人生中绝大多数认知可能都是错误的,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一种隐性的自大。
一个更常见的例子,中医支持者常引用个人治愈经验作为证据:我就是看中医治好的,且不提自愈和安慰剂的事,把你治好了又怎么样呢?任何一个现代医学的药物,都是要进行成千上万次临床实验,才能认为是有效的。这次是科学的本质。
当然,也不是说个人经历全是无效的,个体观察应该用于那些确定性和关联性高的事情上。比方说手机坏了,明明是质量缺陷,但是到售后却因为公司政策百般推诿不愿意修,那就完全可以作为拉黑一个品牌的依据。
对于存在随机性的个人经验,应该把它放在更大的样本和数据背景下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