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如何绕过制裁暗中支付伊朗石油款
《华尔街日报》近日披露,中国与伊朗之间存在一套隐秘的“石油换工程”结算体系,使北京能够在不经国际银行体系的情况下继续购买伊朗石油、规避美国制裁。这一安排不仅维持了伊朗被制裁后的经济命脉,也进一步加深了中伊两国在经济与政治上的绑定。
报道称,该体系主要依托两大核心机构:一家名为“Chuxin”的中国境内融资机制,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inosure)。根据多位西方官员的描述,流程大致如下:伊朗通过一家控制公司向中国国有石油贸易商“珠海振戎”出售原油;中方买家每月向“Chuxin”账户存入数亿美元;“Chuxin”再将这笔资金支付给在伊朗承建机场、炼油厂、交通项目等大型工程的中国承包商,而这些项目的融资风险由Sinosure承保。
这样一来,伊朗并未直接收到美元款项,而是通过“以油换基建”的方式获得实物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绕开美国对伊朗银行体系的封锁。据估计,2024年约有84亿美元的石油款项通过这条渠道结算,用于中方在伊朗的工程项目。
美国能源署数据显示,伊朗去年出口原油约430亿美元,其中约90%流向中国。尽管美国自特朗普政府起便重启“极限施压”,并多次制裁中国企业,伊朗对华原油出口仍基本未受影响。
北京官方对该报道未直接回应,仅表示“不了解相关安排”,同时重申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并强调国际法允许各国开展正常合作。
这一秘密的“石油结算通道”不仅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制裁体系下的金融创新手段,也标志着中伊关系正以基础设施与能源为纽带,形成对美国主导金融体系的现实对冲。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