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天看了俩电影:《漫长的告白》与《分手的决心》,俩片按序看挺有意思,韩国或在韩国发展的导演,两国语言,张律有倪妮,朴赞郁有汤唯,并都双城。
2
我先说一句:人生假如只有漫长的告白和分手的决心,那人生显得局促。
3
我再说一句,不要在恋爱与婚姻里纠缠,那些东西有没有的不是那么重要。
4
按顺序看会有奇妙的效果,多数人的一生就是那么局促。虽然他们可能住着上百平上千平的房子,但就是要在眼前这几个人身上,局促一生,自信一生,叹息一生。
分手,企图让观众走进中年人的世界,或者人家也没想这个,就做自己的事。那也包含着年轻观众,并且是最大群体。
漫长也是,它企图通过告白来寻找更多观众。但那已经是十年前二十年的事了。而今,没有告白,只有随意。甚至连约炮都费劲,随便吧。
5
漫长的告白是一个遥远的梦。分手的决心是一个漫长的梦。
漫长的告白是中年的你突然造访年轻的你,所有的尴尬,无趣,傻乎乎的自信,已面目全非,看上去是老男人的回味与企图自我救赎的旅程,但谁在意呢。
他们自己都知道了无聊。
无聊是人生的所有意义。
人类进行的一切活动就是让无聊的人生别那么无聊或者干脆再无聊一点。
6
过程中,中日两国人民一直在企图展露自己那颗真诚又破碎的心,情绪到了或者喝了点酒就要开始,马上又觉得没意思,像雨一样,说停就停。
这是漫长好的地方。
它知道自己在讲土味往事。
7
互联网没有诞生前,大家处在一个小小世界,小到让人羞愧。
假如我们知道这一切是那么糟糕,如果什么都不发生,该有多好。
而今,我们将在虚头八脑的语言中,企图修补并证明过去的一切它没有那么糟,但你知道,这一切都无能为力。你爱我,我爱你,他爱你…这些情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比你的孩子要有个学区房才能上学重要吗?电影无情地揭示了这一点。
正视也好,回眸也罢,发生的忘记,没发生的不要发生。世界不是由个体持有的往事构成。
8
对漫长的告白要表扬:
文艺没搞的特别文艺,就需要辛柏青这样的大腻子去破一下,文艺出现一刹那就行了,老文艺着也不像话。但也心疼倪妮,和一个老腻谈过恋爱。但你不会心疼汤唯,因为她的结局符合了文艺爱好者的想象,不造成任何,来了,去了,死了。
社会也不是由文艺构成的。
喝杯咖啡看云来了又去了,雨停了又下了,不比纠缠在男人身边好么。况且,还可以配点羊角包和马卡龙。
漫长表面上有些许茨维格的味道,一个陌生的来信与两个过去的朋友突然造访。
分手更好,赞叹。
好到就把那点屁事愣是给你拍出了山海之恋。
但你又为什么在意这点屁事呢,那只是一个载体。这点事怎么弄还能更新鲜呢?只有朴赞郁才能弄到这种地步。
那就是他最大的诚意。
诚意足够就行了。
还解读什么……
我们要珍惜他人生活里的情绪得到了呈现。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担忧手机失去电量,但是,等来的都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