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年轻时混迹中国基层社会的二十多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那种不可替代的亲知让我了解中国社会的实相。看到有推友说,很多美国专家这几十年对中国的误判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去中国接触的大都是自由派专家和知识分子,在中国人中没有代表性。很赞赏这种观察,因为它看到了实情。中国知识分子大致是官府在温室中圈养的一个阶层,地位虽然不及官僚,但比中国的广大社会底盘高得多。他们精通官府给他们安排的那个温室中的生存规则,但对中国社会的生存规则不甚了了,也不太关心中国社会底盘的精神世界。简单讲,他们生在中国,却不了解中国。洋人通过他们了解的不是中国社会生态,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温室生态。这就是所谓误判的缘由。
个别在中国做过大量田野调查的日本和西方学者一般不会被中国知识分子的温室世界观“误导”。在历史上也是这样的道理。深入中国民间传教的美国传教士,大都对中国社会有着跟现实相符的认知。比如光绪年间曾在鲁西北传教的明恩溥,后来写《中国人的性格》,今天看书中所写的现象大部分仍然没有过时,尽管物质生活提高了很多,但中国人的性格跟光绪年间没有多大改变。在中国基层社会生活一些年头,如果不自欺欺人,看那本书会有不少共鸣,知道当今党国统治不是全靠暴力,中国的基层社会就是它稳固的统治底盘。久居官办温室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没有能力,甚至没有相应的认知去改变这种现状。
像明恩溥那样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人,如果不是有意说好话套近乎,或为了挣中国的钱,就不会把中国的问题简单化成党国问题。党可能是中国人民的公约数。阿Q式自愚自虐是他们的优良传统。没有在基层生活过的人往往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洗脑”,但认真观察民情,不难发现,很多人不是被洗脑,而是嗷嗷待洗;不是被愚弄,而是嗷嗷待愚;不是被虐待,而是嗷嗷待虐。人民有了跟自己的德行相匹配的领袖,建成世界领先的自愚自虐乐园,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