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力已经足以养活全人类的当下,是不公制造了匮乏,并让匮乏,提供了仇恨在人性层面的驱动力。
这就是仇恨能代代传承的真实原因,也是仇恨教育能继续生效的真实原因。
一旦远离了不公,不再苦于匮乏的新生代是很容易放下仇恨的。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的父母即使自己仍要背负恨意,也会乐见其成。
但只要不公继续存在,只要匮乏继续存在,或者说在基于伤害链逻辑构建的整套思维方式的笼罩下,匮乏感还继续存在着,仇恨、痛苦、焦虑不安就会继续折磨人类的心灵,为人与人之间互相砍杀的行为提供源源不绝的驱动力。
你需要警惕来自伤害链逻辑的匮乏感。
不论你身在何处,不论你已经攀上何等高位,拥有了多少财富,你都有可能仍在忍受这样的折磨,并把你的孩子也拖进由匮乏预期铸造的心灵地狱,让他永不超生。
文明需要猛省。
需要意识到,移民们从伤害链国家带到产业链国家的匮乏感,由伤害链逻辑支撑的世界观,他们未能自我觉察和主动扬弃的“故事”,一直在折磨他们的心灵也折磨他们孩子的心灵,并一直在影响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在新环境里保持着对旧游戏规则的坚信,对“比烂”规则的坚信,对“输出伤害获得奖赏”的坚信,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坚信。
让他们因此成为既有规则的潜在破坏者。
许多移民家长坚信,欧美国家表面平等,实际上一定也有等级,普通人不拼命“向上爬”就会被踩在脚下,孩子不拼命读书至少混到中产,就没有前途没有未来。
许多移民就算在欧美生活了几十年,仍然坚信人的安全取决于自己所在的“阶层”,由于欧美国家实际上没有伤害链国家那样清晰的等级划分,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身份标识,就把“名校”、“豪宅”、“豪车”、“名牌包包”、“名表”、“名牌衣饰”等事物当成代用品。
他们努力追求这些,并要求自己身边的伴侣、孩子也追求这些。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真的“爱”这些事物,并不享受。他们追求的只是这些昂贵事物带来的安全感。
对许多移民家长来说,拥有了这些事物,或是逼着孩子通过拼命读书赚钱拥有了这些事物,他们才能区别于“底层”,只有清晰感受到自己和底层的区别,只有清晰感受到自己和想象中的“上层”的相似性,他们才有安全感,心里才能踏实。
但他们永远不能完全踏实。
因为在伤害链系统中,处于中层的人们仍然不够安全,唯一有资格践踏所有人却不必受践踏的人,是伤害链主。
只有在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社会环境里找到了伤害链主的“对应物”并坐上了那样的宝座后,移民家长们才能最终感到安全。
于是他们追求政治地位。
他们亲自,或派出他们的孩子,用源自母国的等级观念,源自母国的特权意识,在欧美国家的政治体系里寻找能满足他们的位置,一旦掌权,就用种种或巧妙或笨拙的手段,把正常权限改造成特权。
他们是背井离乡的人。
他们逃离了那个践踏他们的环境,却因为内心的坚信,又要把自己新落足的土地改造成他们最熟悉的环境,人吃人、人踩人的环境。
而且他们会成功!
伤害链逻辑是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一种规则意识。
如果文明国家未能猛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用新的故事取代伤害链传统文化烙印在移民家长和孩子身心中的故事,如果我们竟然忽视了这场发生在观念战场上的无形激斗,文明就会被侵蚀。
因为在繁荣预期下为维系繁荣预期而创建的规则,会被这些特权意识浓重的个体侵蚀,最终失效。
而规则的失效会导致什么结果?
繁荣会因此真的消失,匮乏会重临,就象中共国如今“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得而复失”一样,人们会重新陷入贫困,由此,那些人持有的匮乏预期会被证实。
那些坚持匮乏预期的伤害链信徒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拥有“为危机做足了准备”的优势地位。
匮乏预期是一个可以自我实现的预言。
“天下乌鸦一般黑”也是。
如果你坚信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公,一切暂时看得见的公正都出于伪善,都是需要你努力拆穿的谎言,如果你认定丛林法则才是宇宙真理,所有打破丛林法则的努力都是螳臂当车,如果你因此决定站在丛林法则这一边,嘲笑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并从他们的失败中获利,如果和你一样的人足够多,你们就会把主要由你们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真的变成丛林。
社会的发展趋势会被组成社会的人们对趋势的认知决定。
你们的世界塑造着你们的世界观,你们的世界观又将决定你们的世界。
坚信匮乏的人会得到匮乏的世界,或者至少对他个人来说,他的生活将永远充满匮乏感,永远“不够”。
永远不够富裕,不够安全,永远需要囤积食物,囤积财富,囤积权力,以及囤积身边至亲至爱者的牺牲奉献精神,囤积伴侣和孩子的低自尊,囤积你们的不幸福和不满足。
囤积有利于他的不公。
由此囤积匮乏,囤积传承仇恨的必要性。
请你看见这个逻辑闭环。
从不公,到匮乏,从匮乏,到仇恨,从仇恨,到攻击,从攻击,到丛林。然后在丛林里,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匮乏,又囤积着不公。
这就是那个困锁着亿万中国人几千年的逻辑闭环。它也曾困锁着全人类上百万年,是所有延续至今的历史仇恨背后的真相,只是它曾被中国历史打磨得格外精美。
看见它吧。
如果你真想拆解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