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分析非常有意思:
我带过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竞赛,很多数学建模的论文是否为父母代笔的,很容易看出来。用很高级的数学工具的,基本都是成年人代笔的;用看似低级的数学工具,建立看似简单的数学模型,但思路清晰结论明确的,这种也往往是成年人模仿孩子代笔的。
真正高中生写的论文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我带过一群高一孩子写交通路口拥堵模型,他们写了一个巨唬人的开头,写了一个不知所云、简陋无比的数学模型,最后论文把重点放在用导数运算求模型函数的单调性上。
因为对高一学生来说,他们不明白数学建模要干什么、要写什么。他们能做的,是穷尽想象把自己的论文装饰得很“厉害”。而在高一学生的认知中,微积分是非常牛逼的东西。而导数是他们能理解的微积分内容的上限,所以他们觉得在论文中写导数会让他们的论文看上去很牛逼。这种皇帝用金锄头的行为是成年人很难模仿的。
最近我在看黑塞,黑塞很喜欢中国文化。在他的著作《玻璃球游戏》中,他描写了一个痴迷中国文化研究的学者——这个学者喜欢出门前算卦。那么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出门前会算卦么?这显然是一个老外因为不了解中国才产生的胡思乱想。
回到问题:“韩寒是否真的为其父代笔并炒作起来的神童?”
小说的核心是故事,这是文学常识。韩仁均水平再差,作为一个常年给故事会写作的作家,不可能不知道,再说他的那些小说故事性都很强。那他怎么写出《三重门》这种毫无故事性的小说的?《三重门》中对成年人世界的描写很像黑塞写中国文化,沐猴而冠。而整个小说在舍本逐末放弃故事性的情况下,重点反而是全篇卖弄的基础的文学常识和文字游戏。
所以你说这玩意儿是谁写的?
作者:sd240324